第四章 他乡遇故知(第3/8页)

不知为何,贾士贞毫无睡意,虽然也觉得有些困顿,但是茫茫思绪却如同海浪一样,不断地拍打着他的心,当他的脑海里出现华祖莹的形象时,更加有几分兴奋了。如果说在异国他乡他们还能够见面的话,这不又是一种什么特别的缘分吗?前不久,华祖莹给他打了电话,他本不想把他到美国学习的事告诉她的,可是那个越洋电话把他们越拉越近,当时华祖莹根本就没有挂电话的意思,他知道,在美国打国际长途都有自己的诀窍,你就是打一两个小时,也花不了几个钱。他们聊着聊着,贾士贞不知什么时候脱口而出,说自己马上要到美国学习,当时华祖莹在电话里叫了起来,当她得知贾士贞的行程后,坚持要到纽约机场去接他,贾士贞说他们一行二十八人,还有一个女翻译,虽然贾士贞没有说出其他原因,但华祖莹知道他的意思,便把自己在美国的电话告诉他,让他住下后一定给她打电话。

临出国前,贾士贞还特地找来美国地图,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此次赴美国学习的纽约大学哈蒙利分校和华祖莹读书的塔克商学院不仅都在美国的东海岸,而且相距很近,汽车一个小时就到了。

贾士贞还清楚地记得,华祖莹在出国后,给他的第一封信中说:“我真诚地希望你争取机会到美国来看看,学习学习,哪怕是几个月,接受一下先进思想和观念……”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华祖莹的这番话真的变成现实了,而且在大洋彼岸的他们,居然相距那么近!

飞机终于降落在纽约机场。

这群来自中国的学员们,西装革履,精神焕发。他们走下飞机,步入JFK国际机场大厅时,满眼涌入的都是英文。像迷宫一样的大厅,简直让他们摸不着东西南北。贾士贞举目四望,不同肤色的人群在这大厅里汇聚,这里仿佛包容了整个世界。大幅的香水广告上美女的媚眼瞥着从东方古国远道而来的官员们。

对于这群在中国被称为宠儿或者精英的人,虽然在内心认为美国可望而不可及,但他们始终只是把对世界第一大国的神秘和敬仰隐藏在心灵深处。当他们真的踏上这个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时,内心还是相当复杂的。贾士贞突然想到《北京人在纽约》的开头几句话:“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他们各自取到了自己的行李,像一群小学生似的跟在女翻译身后。他们感到现在不仅仅是陌生的环境,除了他们这二十八个人,所有的人都操着一口不知所云的英语。

这时,只见女翻译热情地挥了挥手,一个黄皮肤的中年男人拉着身边的高个子白种人来到了他们面前。他们流利的英语让这些学员们目瞪口呆,连一个单词也没听懂。女翻译回过头,朝他们招招手,示意大家跟上去。

出了机场大门,突然感到一阵寒风袭人。在中国十月初的气候还比较舒适,在纽约却已经很冷了。

一辆中型客车停在路边,大家上车后,女翻译检查了人数,汽车平稳地行驶在高速路上。

按照国内时间推算,此刻正应该是早晨,而在纽约已是灯火辉煌的夜晚。汽车穿行在高高的立交桥公路上,望不尽的车灯,排成整齐耀眼的光柱,一会儿,汽车钻进了海底隧道,掠过车窗的是一排排路灯。当汽车从海底隧道爬上来时,贾士贞感到异常兴奋。汽车逐渐驶进纽约市区,这些来自中国的官员们,顿时觉得眼前如同海市蜃楼,悬挂在空中的巨型广告灯光闪烁,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女翻译站起来,回过头,说:“这就是纽约。”

大家望着纽约大街那万灯怒放的夜景,有些瞠目结舌。

接着,汽车驶进了纽约的中心区——曼哈顿。确实,在贾士贞他们的心目中,纽约,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世界第一大都市,那是一个望尘莫及的地方;而当他们身临其境时,这群初来乍到的中国人感到无比的新奇。

一座又一座摩天大厦,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映亮了夜空。

汽车终于停在一幢楼房前,女翻译告诉他们,这里是宾馆,大家在这里休息一个晚上,明天上午九点钟去哈蒙利分校。随后那位中年男子交给女翻译一沓住宿卡,女翻译解释说:“对不起各位,这里的房价很贵,大家只能两个人一间。”

后来贾士贞才听说,这个宾馆每间房一天住宿费要二三百美元,按照当时美元和人民币的比值,一比七点几,每间房就是两千多人民币。进房间后,大家都说这种房间在中国最多不会超过二百元人民币。

长途旅行确实太累了,贾士贞洗完澡,从窗子里看看外面,尽是昏暗的夜色,于是躺到床上,却没有半点睡意。在中国,现在正是上午上班时间,虽然要倒时差,可躺下还是毫无睡意。只好打开电视机,企图给自己增加一点困顿的环境,然而电视一开,却又连一个字也听不懂。和他同房间的老秦,年长他三岁,在国内是一位副市长,贾士贞想和他聊几句话,可一看,老秦已经侧身睡去。贾士贞很自觉地关灯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