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下一个目标(第2/9页)

与此同时,市残联的代表大会召开了,开幕式上常友连、邵明、姚雨生、贾士贞都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与以往不同的是:选举产生市残联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两名,规定其中一名为残疾人。过去的残联代表大会只是个形式,理事长由市委提名,市残联主席团推举。所谓的推举,就是主席团成员举手通过或者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宣读市委的提名文件后,大家鼓掌通过,而副理事长由理事长聘任。无论是推举还是聘任,都是长官意志,很难体现群众的意愿。

当天下午四时,市残联的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市委副书记姚雨生和贾士贞准时出席大会。这场选举固然与以后的机关和乡镇的选举不同,但是它却是过去从没有过的差额选举,而且理事长的差额度由三选一增加到四选一。对于市委和市委组织部来说,他们没有过去那种差额选举的指导思想——领导早已指定某人,另外参选对象大都是陪衬。现在理事长的四位候选人,一个是常务副县长,一个是县政府调研员,而另一位则是市民政局副局长。无论从年龄还是学历、经历上看,三人都是棋逢对手,都是具有雄厚实力的干部。现在又增加了刘义修,四人当中只能有一个人当选,这是过去任何地区从没有过的。当真的竞争摆到他们面前时,个个都捏着一把汗,紧张的情绪自不必说了。

正因为这次选举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所以要让每一个代表都体现自己的意志。在投票之前,大会主持人反复强调了选举办法,对于盲人代表,还专门去省里请相关部门制作了盲文选票。

就在投票之前,贾士贞突然接到上级相关部门的电话,对他们的选举提出不同的看法。贾士贞耐心作了解释。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应该与时俱进,政治文明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但贾士贞隐约意识到,一种莫名的阻力正向这一民主程序袭来。

此刻,贾士贞坐在台下,关注着主席台上的每一个程序,他的心情有些不平静,他甚至在暗暗祈祷这次选举能够顺利进行。

大会代表虽然不多,但也有一百九十多人。投票结束后,会场两旁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计票场景。大会虽然休会了,但是会场上却鸦雀无声,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突然,卫炳乾匆匆地跑到台下,来到贾士贞面前,低声说:“贾部长,理事长的选举不理想,四个候选人都没有过半数!”

贾士贞一愣,说:“那就向代表公布结果,再按照程序将得票多的两名进行第二轮选举,向代表宣布得票相对较少的两人自然淘汰出局。”

虽然刘义修作了很多努力,但是,在四名候选人中,得票还是最少的。

所幸的是,另两名副理事长选举都比较顺利。

理事长和两个副理事长都顺利产生了,贾士贞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在贾士贞看来,只要选举顺利了,至于谁来当这个官,那并不重要。因为用这样的形式来选拔官员不是领导权力的象征,也没有领导内定的人选,他更坚信,当选者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的。

选举结果还没有宣布,贾士贞悄悄地沿着会议室左边的人行道走了。刚出了会议室的大门,贾士贞的头脑里正在想着那些实施方案,突然几个残疾人拦住了他。贾士贞没说话,只见其中一个拄双拐的残疾人说:“贾部长,一个民主的组织部长!过去残疾人代表大会完全是形式,没想到这一届代表大会,真正体现了民主的含义,让我们自己选择了领导人!”

就在这时,几个手持照相机的年轻人堵住了贾士贞,贾士贞一下子反应过来了,这一定是一帮记者。说实话,贾士贞最怕的就是记者,他们有的人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不像记者,而像作家。只要你一开口,他们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贾士贞还清楚地记得,他刚到西臾当市委组织部长时,西臾晚报上居然出现了那样的漫画,把他悄悄去下臾农村的那些绝密私访的经过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含蓄、隐晦。这会儿要面对这些记者,贾士贞一时有点措手不及。正当他犹豫时,一个人帮他解了围。

就在贾士贞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时,一个手持拐杖的男子走到贾士贞面前,说:“各位记者,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将要宣布今天的选举结果。”

记者莫名其妙地看着前面的残疾人,他又说:“我就是即将宣布的市残联新当选的残疾人副理事长蔡志刚。”

这时记者纷纷对准来人按下相机的快门,贾士贞才趁机脱了身。

贾士贞正准备给卫炳乾打电话,手机响了,一看号码,正是卫炳乾。

“贾部长,末臾的选举出了问题!”电话里,卫炳乾的语调显出几分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