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从无到有(第3/8页)

“我们的依据?”贾士贞说,“政治文明,民主!《宪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卢志军笑笑:“贾部长,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原告代理律师找出许多依据,还找出上级有关部门领导讲话,我们打算还要走访相关部门,必要时去北京,对于这样的案件,我们是非常慎重的。”

贾士贞说:“卢院长,社会在发展,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了,当前改革的核心是干部制度,但是现在最大的障碍是既得利益者。你想,如果市委组织部、市委,或者说我贾士贞,不想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前大大推进一步的话,我们可以把选官的权力紧紧抓在手里,哪个部门的官都不是自己祖上留下来的遗产,按照过去选官的方法,市委不想让他干了,找个理由,或者什么理由也不需要,就可以把他免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为了把选官的权力交给群众,这是政治文明的主要体现。”

卢志军走了,贾士贞立即把卫炳乾找来,让他抽时间找找关于残联章程有关方面的依据,进行相关法律方法的咨询,卫炳乾一听就火了,贾士贞说:“炳乾,通过法律渠道是民主的一种形式,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进步。我想,只要法律能找到依据,说明他的那个理事长的推举是民主的、合理的、文明的,那么我们错了就纠正。”

“贾部长,”卫炳乾说,“工商局现在怎么样了?”

“炳乾,看来群众非常看重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贾士贞说,“中国历来是小官怕大官,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明朝首辅张居正讲过大官怕小吏的故事。美国也有这样一个事例,美国副总统戈尔1999年说过这样一件事:布莱德利议员进入参议院的时候,头上有两个光环:不但是普林斯顿最优秀的学生,还曾经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著名球星。有一次他被邀请去一个大型宴会上发表演讲。这位自信的立法议员坐在贵宾席上,等待发表演讲。这时,一个侍者过来,将一块黄油放在他的盘子里,布莱德利立刻拦住了他,说:打扰一下,请给我两块黄油好吗?侍者说:对不起,每人只有一块。布莱德利高傲地说: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我是谁吧!我是罗氏奖学金获得者、职业篮球联赛球员、世界冠军、美国议员比尔·布莱德利。听了这句话,侍者回答道:那么,也许您也不知道我是谁吧!布莱德利说:您是谁呢?侍者不紧不慢地说:我嘛,我就是主管分黄油的人。”讲完了这个故事,贾士贞的脸上尤为严肃,“在这个权力的世界里,总有人是主管分黄油的,如果想多吃黄油,就需要关注他们。但中国和美国不同,中国最重要的黄油分配者向来都是皇帝,其次是上级领导和领导身边的耳目。”

卫炳乾笑笑,说:“这个故事我知道。美国的官员是选民选出来的,他们需要巴结的人很多,因此需要更多的小心和更多的知识。而在中国当官就不用这么难,这恐怕也是中国人的当官热情比美国人高的原因之一吧!”

临下班前,贾士贞接到市委办公室的电话,他匆匆来到常书记办公室,随后,姚雨生也到了,坐在外间的黄东平和霍启龙迎了上来,两人都不是往常汇报工作那样镇静,而是显得垂头丧气的样子。

黄东平和霍启龙反复解释说,工商局发生的矛盾与这次选举没有关系。但是群众之间的冲突毕竟发生在正式选举之前的关键时刻,所以黄、霍俩人也自觉自己的底气不足。况且现在他们俩人又成了这次竞争局长的对手。群众之间的矛盾对他们各自的选票都未必有利。

听完了黄、霍俩人的汇报,常友连半天没有说话,他不发言,自然姚雨生和贾士贞也不好说话。

只见常友连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回徘徊着,显然在认真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才说:“我知道,你们俩人现在也是心神不宁的时候,将心比心嘛!可是,群众之间的矛盾根子在哪里?是领导造成的。不是领导处理问题不公平,就是亲疏的问题。过去选拔干部只是由组织部和市委,大都是主观的,根本不考虑群众意见。现在让群众投票,什么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常友连看看姚雨生和贾士贞,又说:“我现在真的担心,如果那天在投票选举时,群众发生冲突怎么办?你们以为对你们有好处啊!我看未必。”最后常友连说:“不要只盯着自己的选票,只有精诚团结才会对你们各自有好处。更不要只想到能不能选上的问题,选不上了,只要你们有能力,取得群众的信任了,以后的机会多得很。当不上工商局长了,还可以去竞争其他局长、副局长,领导干部要能上能下,这是一个干部的素质问题,希望通过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让大家进一步成熟起来,我不是在讲大道理,将来的社会只会不断加大民主的进程,不会再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