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3/4页)

其他常委们总算找到了话题的突破口,一个接一个发言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可是谁都愿意成为第二和第三。第一是有风险的,而第二和第三正适合于对第一进行修正。

都说完了,齐鸣清了清嗓子,他的脸色比刚才进来时缓和多了。

齐鸣道:"刚才一路同志谈了很好的意见,当然喽,大家的意见都很好。提出奋力追赶、振兴南州大讨论,这是基于南州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南州必须发展,大家都很清楚。可是怎么发展?这就必须问计于民,问计于广大干部群众。我觉得:开展这次大讨论,最大的目的还是要使我们大家,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认清形势,认识到不足。南州曾经是江南省的老大,现在呢?看看我们的综合考评位次,中游偏下了。形势不容乐观,压力十分巨大。"

喝了口茶,又清了清嗓子,齐鸣突然提高了声音:"可能有些同志有些想法。认为开展大讨论,是造势,甚至有的同志会想到这与领导干部的前途有关。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就是造势。南州目前的现状,就需要造势,而且要大造声势。一个地方没了声音,这个地方谈何发展?至于领导干部的前途,这是组织上的事,一场讨论能改变?不可能的嘛。要是能,还要工作?不如天天讨论好了。"

程一路在笔记本上记了两行,齐鸣这段话说得有意思,态度明朗,很有针对性。这让程一路为自己刚才的判断庆幸。在这个模棱两可的问题上,谁站在更靠中心的位置,谁往往就成了有利者。

"我这话说得有些不太好听。"齐鸣继续着:"可是,我必须说。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干部的认识不提高,怎么去领导群众搞经济?大讨论要首先从常委们做起,从县委书记们做起,领导思想解放了,才能更好地引领全市人民做工作。常委们在讨论中要每人有课题,每人有调研,每人有成果,每人有实效。"

王进的电话响了,他皱了下眉,齐鸣也朝他看了眼。王进将手同按了,然后出门接了电话再回来,会议已经进入第三个议题了。

组织部将有关人事的安排进行了通报,这次安排的干部一共有十一名。其中正职一位,市建设局局长;其余都是副职,而且副职中大都是市直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或者业务型单位。组织部每次安排人事,其实也是有技巧的。有好位子时,必须有一般的位子相搭配。都是好位子,竞争就大,矛盾就多。搭配了,多少也是个职位,常委们提前打招呼的,能解决就尽量去解决。比如这次市人防办的副主任,就是张宜学部长提名的。人选是他的外侄子。人防办单位不大,所以通过应该不会有问题。还有湖东经济开发区的副主任,是政协主席马良的弟弟。下面的事,也不会出什么纰漏。程一路没有提名。这两年来,他虽然分管组织,但坚持不提名干部。唯一提名的,是马洪涛。其实还是附和着赵守春市长提名的。自己不提名,常委会上说话就有底气。一个分管组织的干部有底气,多少能对一个地方用人,取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刘海峰部长就相关人选作了补充说明,这里面重点就提到了拟任建设局长人选刘光明:"刘光明同志担任过多年的基层领导干部,去年调任建设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后,工作成效明显;特别是张风出事后,刘光明同志主持建设局工作,整个建设工作扭转了被动局面,正在向良性循环过渡。该同志年龄轻,党性观念强,业务精,思想品德良好,是建设局长的合适人选。"

合适人选?程一路听着,心里不禁打了个"?"。

刘光明的事,常委会前的书记会上,齐鸣同志只是稍稍说了一下。程一路提到这个同志虽然工作不错,但是据反映,在班子的团结和民主上,还有不少负面的不足。建议暂时继续由刘光明来主持建设局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行考虑。应该说,程一路这个建议,已经是充分顾及到齐鸣的面子了。三个人的书记会,因为赵守春的突然离去,变成了两个人的。程一路再不发表意见,就成了"一言堂"了。齐鸣也同意,让组织部继续考察。

可是,怎么现在又拿出来了呢?

南州政坛的局面,从方良华事件后,逐渐趋向了缓和。虽然齐鸣和赵守春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矛盾,但是不明显。常委基本上都换了,老班子中的一些问题,被慢慢消化了。副书记职位的减少,也在客观了减少了矛盾。市委班子矛盾小了,涉及到市直,涉及到县一级,就更好办了。一个地方干部队伍的风气好坏,关键是市委,而市委班子的好坏,关键是班长。赵守春刚走,齐鸣就玩起了这一招。他是不是觉得没有了赵守春,在常委会上就没有人再能与他抗衡?或者就没有人再会对他的提议作出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