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书记的重视和赏识(第2/3页)

盛副省长算不上和蔼的提点了自己侄儿几句,“你自己也要加强政治学习,城镇化自然是没错,但是,你镇了解城镇化吗?城镇化的途径可以多样,城镇化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发达地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但是不是就一定适用于所有地方,或者说是最好的方式呢?”

到了他这个层级,看问题的眼界,自然跟侄儿不一样,各地的条件不同,沿海的那一套,在他们这,不一定行得通,比如,他们这个内陆省份,没有沿海那么多的投资拉动。

末了,叔叔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盛正只能去找郭国坚谈谈,他决定,如果到那时,觉得自己的规划还是最好的,就直接找冯一平谈谈,只要和冯一平谈妥,相信镇里绝对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

……

盛正有些烦恼,他的前任郭国坚现在也一样,有些焦虑,怎么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郭国坚现在的工作,比之前还要忙碌。

他所在的省委政策研究室,还有另外一块牌子,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加上4名后勤人员,一共编制了38人,38人里,虽然只设了一正三副四位主任,但处级领导职数就有15人,所以他这个正处在这,并不起眼。

政研室一共有五个职能处,工业经济、财金贸易、社会发展,以及综合处和秘书处。

他被分配到社会发展处,主要负责调查和反应全省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情况,了解和掌握教育、文化、人口和社会保障,社情民意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他感觉现在好像又跟在市共青团时差不多,虽然都是一些务虚的工作,但一天到晚,那是各种写不完的文件,至于加班,那太是常事了。

写出来的这些文件,有些可能到了省领导的案头,也有一些在省领导的讲话里有体现,不过,迄今为止,他写的那些文件,还没有一份得到省领导的亲自批示,至于和省领导亲密接触的机会,现在同样没有遇到。

虽然辛苦,虽然没什么大的成绩,但这几个月下来,他感觉自己的理论水平猛涨,于是,从月初开始,他花了十多天时间,他把当初冯一平提出来的那些想法,系统的阐述出来,写成一篇《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的文章,得到了自己老爸的首肯之后,郑重的交了上去。

可是,到现在为止,这篇承载了他希望和心血的文章,递交上去已经一个多星期,依然没有任何反应,哪怕是领导不找自己谈话,在那篇文章上批示几个字返回来也好啊,难道领导们对自己的看法,非常不认同?

“郭处,这是你要的文件。”下班前,一个手下交给他一份材料,那是关于省城大学竞争力的调研资料。

“辛苦了小袁。”

他只翻开看了个开头,桌上的电话响起来,“小郭,你准备一下,书记明天去调研,办公厅点名让你随行。”

“我知道了张主任。”郭国坚兴奋的放下电话,在这工作了这么几个月,现在有机会和书记一起出去,这不就是反应吗?哈哈!

……

第二天一早,郭国坚和省委一些人,坐在一辆商务车里,跟在书记和各位领导的车后,密集的视察了好几个单位,主要是国企。

这些企业,可不像嘉盛工业园,几乎没怎么受非典的影响,而是影响非常大,上半年计划的完成情况,都不太乐观。

最后的一站,是省日报报业集团,省委领导亲切慰问了始终坚持在一线采访的新闻工作者。

日报集团门口,郭国坚和其它人站在旁边,看着报业集团的领导恭送书记,一号大秘拎着包跑过来,“郭处,领导让你上他的车。”

郭国坚知道这会周围肯定是一片羡慕,不过,他没时间好好体会,深吸了几口气,跟在大秘身后,快步走向那辆奥迪,现在在他眼里,那不是车,那是一个大好机会和希望。

“小郭,你爸最近身体还好?”书记戴着眼镜看一份文件,见他进来,笑着问了一句。

“谢谢书记关心,我爸身体挺好的。”

“身体好就好。”书记在文件上签了字,副驾的大秘连忙接过去。

“怎么样,在新单位工作还适应吗?”

“挺适应,这几个月下来,收获很大。”虽然在行驶的汽车里,郭国坚也尽量让自己坐的端正。

“看得出来,”书记点点头,“你的那篇文章我们都拜读过,很有见地。”

“书记您过奖,”郭国坚连忙歉让,怎么担得起领导的“拜读?”

“那是我在下面是工作的一点看法和体会,其实很片面。”

“呵呵,能有那样的看法,说明你是真的沉下心去工作,去思考,很不错。”

“很不错”三个字听在耳里,郭国坚又有了上学时,第一次被老师表扬的那种激动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