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完美的中间人(第2/3页)

“请坐。”一个家伙很有眼力见的从里面搬过来一把椅子。

“谢谢,你们在讨论什么?”

“在讨论如何制作新的太阳能汽车,”肯恩说,“乔布斯真的不好打交道吗?佩奇是不是真的不擅长交流?”

原来你们也八卦,虽然你们这八卦的话题有点不一样。

“我觉得都还好。”冯一平笼统的说。

“冯,难道你也对太阳能汽车感兴趣?”一位胡子同学问。

“我对能替代石油的能源都很感兴趣,”冯一平笑,“我可以了解一下,现在进行到了哪一步吗?”

“还是在理论设计阶段,现在能采购到的材料,跟几年前相比,进步很大,我们希望重新设计。”

冯一平6岁那年,斯坦福太阳能车队就已经成立,一直到现在,他们的太阳能汽车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代——当然,以前的好多届,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做出成品,只是进行理论研究。

“我们希望能造出来一辆车,来参加世界太阳能挑战赛。”肯恩说。

“这些建筑。”冯一平指了指弧形屋顶那裸露钢筋水泥问。

“呵呵,你不是第一个好奇这个的,这些都是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是原来空军的一个雷达研究站。”

“能不能带我转转?”

“好啊,”肯恩带着一群人领冯一平参观,“这一间,是我们的工作室,”他推开旁边那间的房门。

这间没有做隔断,两边是角钢焊的架子,上面放着不少工具。

“这一间,是我们的活动室,也是休息打个盹的地方。”

最后一间,里面放着两台游戏机,一台桌式足球,还有一个粗制滥造的吧台,几组沙发。

“冯,你也想加入我们吗?但你有时间吗?”

“我现在在筹备一个新的项目,”冯一平语焉不详的说,“我同样很喜欢你们从事的研究,只是你们说得对,我现在还真没时间。”

“所以,肯恩,还有各位同学,我想用其它的方式,为校太阳能车出一份力,我想先期捐款5万美元,充作你们的研究和制作经费。”

“哇喔,你说的是真的?”很多家伙当场怪叫起来。

“是真的,至少,我们的太阳能车队,不能比哈佛的差吧。”

说起来,斯坦福也是一个能惹事的主,和湾区对面的伯克利不对付,跟东部的哈佛也一直在别苗头。

“哈佛虽然在太阳能研究上投入很大,但是他们并没有太阳能车队,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麻省理工,不过,冯,非常感谢你!”肯恩张开双臂,要拥抱冯一平,其它成员,也都是一样做派。

跟这些糙爷们拥抱,冯一平从心底里是排斥的,“不用客气,我现在开支票。”

这个借口好,包括肯恩在内,大家这会没人碰冯一平,就怕他写错了。

“5万,给你。”

“喔,”肯恩狠狠的在那张支票上亲了一口,“冯,我们爱你。”

他这话好像是一个口令,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的上来跟他拥抱,每个人都还用力的在他肩膀上拍几下——我想要的不是这个,冯一平整个人感觉相当的不好。

“对了,你还没说你的新能源项目,具体是什么?”肯恩把支票交给负责财务的同学,这才想起来关心冯一平的事。

“我现在想做的工作,跟你们类似,只不过,目前来看,我的这个方向,应该更容易实现一些。”冯一平斟酌了一下说。

“哦,你具体想做什么?”

“我想做纯电动的汽车,以锂电池作为动力,现在也在筹备阶段。”

听了他的话,在场的这些家伙,反应挺平淡,“现在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每年能提高8%,把几千块锂电池整合在一起,是可以替代燃油动力,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方向。”

“冯,我们接触过不少有和你持相同想法的人。”肯恩笑。

“对对,JB最近也一直在说这件事。”

“他也说,想要开发出能驱动汽车行驶上千公里的锂电池组。”

“不过,他的最终设想,是电动飞机。”

哦呵,这确实是一个比自己段位更高的家伙,自己只想让锂电池驱动汽车在地上跑,他就已经想着让电池驱动能在天上飞的玩意。

是我脑洞太小,还是这压根没有实现的可能性?除非是核动力电池,不然,电池自身的重量,加上飞行器的重量,以及人和行李的重量,想驱动这么重的玩意在天上飞,那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多高才能实现?

“这个JB是谁?”冯一平问。

“我们的校友,能源工程系的硕士,斯特劳贝尔,”肯恩说,“他就在硅谷,你们一定会有共同语言。”

“谢谢,你们这有他的联系方式吧,其它那些同样对新能源感兴趣的校友多吗?”冯一平道出了自己今天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