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华文三大报(第2/3页)

“中文报纸?”这个冯一平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两年前为了自己的那本书,他在美国好几个地方做过演讲,那一次,他同样接受了纽约几家中文报纸的访问,不过,不是专访。

“让他们留下联系方式,最迟明天给他们答复。”想必这些报纸,也是看到了自己跟布隆伯格午餐的新闻,才跟过来采访。

“干脆带我去华人街转转吧。”冯一平说。

“好的,那我们还是去法拉盛。”

“这边曼哈顿南端下城,现在已经高度商业化,生活成本很高,911后,已经让很多人觉得曼哈顿不够安全,因此,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好多华人,都把家搬到了法拉盛,现在得法拉盛,才是纽约最好的唐人街。”

“那好,就去那看看。”冯一平从善如流。

……

通过电影和电视,不少人都了解了曼哈顿上东区的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

那么与此相对的便是皇后区。

穿过收费站的大桥,马上就看见许多建筑工地,以及好多没有阳台,由砖块砌成的陈旧的居民楼。

举目望去,除了满世界的这种四四方方的老楼,就只有各种五颜六色但是艺术感十足的墙壁涂鸦,确实非常热闹。

而且,和一般对美国社区不同,在这,就是那些老楼下面,也被辟成了商店,和国内一样,生活非常的方便。

“人真多。”还没真正走下去,布坎南就感慨了一句。

华人聚居的地方,总是如此。

冯一平想起了以前听说过的一个笑话,“那次在曼哈顿中国城,我听一个餐厅老板说,有一天,他店里来了个客人,专门挑了靠门口,能看到外面大街的位子,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而且好像看不厌的样子。”

“餐厅老板好奇的问他看什么?那人说,我来自德克萨斯,来这就是看这些人的。”

“哈哈,”布坎南大笑,“德克萨斯州,真称得上是第地广人稀,他没见过街上一直这么多人,也正常。”

他们已经踏入热闹的“缅街”,这是法拉盛这个华人聚居区,最主要,也是最热闹的商业街。

当然,这个缅街,不要自作聪明的认为它跟缅甸有什么关系,真没有,那完全就是音译过来的,mainStreet。

走在热闹的缅街上,冯一平还是觉察出了这边与曼哈顿那边的唐人街不一样的地方,那边,听到的大多数是粤语交谈,而这一边,来自中国东南西北的口音都有。

忽略掉路边那些热闹的繁体字招牌,以及人群中为数不少的老外,冯一平恍惚有自己目前在国内火车站附近转悠的感觉。

所有的一切,真的都非常像,天南地北的货,南来北往的人,路边店里热情的电喇叭吆喝声,和国内火车站周边真没什么区别,热闹、嘈杂,看上去不太卫生,整体感觉,就一个字,“乱”。

“我这是在美国吗?”布坎南笑。

“当然,你肯定是,”冯一平说,“如假包换。”

跟着他也问了一个问题,“我只是想问,这不是华尔街吗?”

一路走来,他留意到,就这么一小块地方,他目前已经看到了富国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十多家银行,未免太夸张了些。

不过,再想想以华人为主的亚裔,存款率高,他也就释然了。

“新闻上报道说,因为华人集中在法拉盛这一代居住创业,这甚至带动了皇后区的就业和经济,最新的数据显示,法拉盛的就业人口增长了近5%,是全纽约市的8倍。”

冯一平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商店的门头上,这些名头都非常大气,前缀一般都是亚洲、东亚、南亚、新亚、新世界……等等。

而且这些招牌挺有意思,比如眼前这家店,招牌上第一行,是为手机和座机充值,第二项,是全美和全中国的快递,第三项的那玩意,绝大多数人都猜不到,“特效蟑螂药。”

这个国内都很少看到卖的好不好!而且一个店里怎么同时做这几样生意,压根没有关联的好吗?

“布坎南,纽约有多少华人?”看这眼前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冯一平问。

“应该接近70万。”

“这么多?”冯一平有些惊讶,但同时,他感觉有好像抓住了些什么,“对了,多伦多人员分布呢?主要是哪些人,华人多吗,有多少?”

“英裔和法裔最多,都占据了超过25的份额,其它欧裔占了超过一成的比例,亚裔、非裔和阿拉伯,约占了近一成,剩下的,都是混血。”看起来布坎南对这些数据非常清楚。

“多伦多华人总数有多少?”

“接近40万!”

“我觉得,这是不是可以当一个突破口,”冯一平的那个想法清晰了些,“发挥我的优势,多做一些宣传,让我的这些同胞们,首先支持我们的网站,是不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