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杂音(第2/3页)

总之,年初晋地首富遇害的消息,好像为今年定下了灰暗的调子。

这一年,有太多富豪的新闻充斥于各大媒体,有太多的富豪或他杀或自杀、或被捕或判刑,或外逃等这样触目惊心的事例;其它诸如分家、征婚、迅速暴富上榜、一夜间大幅资产缩水下榜等等,跟前面那些相比还不太严重的热闹,也层出不穷……

因此这一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富豪劫难年。

其实仅就新闻事件而言,这些事情中的大多数,热闹几天本应也就过去了,但恰恰相反,这其中的很多事,都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震荡。

特别是在网上,相关的言论,铺天盖地,而且是愈演愈烈。

这些震荡,甚至连那些报道的媒体都始料不及,因为这些震荡,已经超越了这些新闻本身。

很多社会问题,很多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很多关于富人财富品质的问题……等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仿佛一股脑地全都喷发出来,仿佛都从这一件件突发事件中找到一个出口宣泄出来。

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在社会全面转型中一个必然结果。

可以说,2003年,从年初到现在,国内关于财富品质的话题始终就没有平息过。

媒体的各种“爆料”,先是引起了大众普遍的“幸灾乐祸”尤其是一些媒体的失实报道,更是使得大众“群情激愤”,之后纷纷讨论富豪的“原罪”问题,“第一桶金来源不正”等问题。

后来让空姐小三见识了什么叫财经专家的郎姓教授,真的已经正儿八经的开始研究“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课题。

在今年,富豪榜已经成为“夺命榜”“通缉令”。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上个月两份富豪榜发布之后到现在,报纸上、网络上,也渐渐兴起了很多热烈的讨论。

本来这些都跟冯一平无关,从年头到年尾,关于他的报道太多,各路记者们早就把他的经商经历挖了个底掉,他其实真的非常阳光。

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虽然天才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并不存在什么“原罪”的问题。

他的产业,也远离了这几年富豪落马密集的金融资本领域——他的公司都没在国内上市,贷款也少,只有一笔。

同样,涉嫌侵吞国有资产的国企改制,他没有参与;需要跟政界关系密切,容易导致腐败的领域,他敬而远之……

他甚至在国内连圈子都没有,很少跟其它富豪来往。

他更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家乡,现在已经完全有资格跻身国内百强乡镇。

他的生活,规律且自律,工作比绝大多数同龄人更努力;他性格温和没架子,对谁都很客气;他日常生活节俭,去餐厅吃饭都不多……

可以说,这是一个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接近完美的人。

但是,普通人找不出问题,不代表“砖家叫兽”也挑不出刺来。

国内某经济类报纸的主笔、多家报刊和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在国内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的知名女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谢冰,前天撰文,指出了两个问题,进富豪榜,为何没进纳税榜?进富豪榜,为何没进慈善榜?

虽然她没有明确指明,但是话里话外,大家都看得出来,她针对的正是冯一平。

不求甚解的一些人,或者说,懒得去分辨真假,本来就有仇富心里的一些人,还真的被她的文章给忽悠住,或者说,总要找到了攻击的方向,因此这两天,网上关于冯一平的议论也不少,有些人甚至在煞有介事的预测,他能坚持多久不出事,半年?一年?

当然,挺他的人同样也不少,比如之前去实地考察过,研究过冯一平经历的那些记者,也在报纸上,在网络上发文反驳。

当然,他们这么做,不仅仅是维护冯一平,如果谢专家的推论正确,那岂不是说他们之前的报道有误?所以,维护冯一平,其实就是在维护他们自己。

今天的报纸上就这样,有骂冯一平赚钱多但交税少的,但也有赞冯一平全力回报社会的……冯一平看得还挺起劲。

“一平,谷歌代表的航班要到了。”方颖芝提醒道。

“那就走。”冯一平把报纸叠好,在上面拍了两下。

他注意到,咖啡厅里依然满满当当的,但人好像换了不少,估计有些人航班到点了,不得不离开。

但是,服务员好像不但没有高兴,反而还更不高兴了些。

……

“冯。”带着墨镜,穿着一件蓝色大格子风衣,推着一辆行李车的梅耶尔,高兴的朝他挥手。

“你好梅耶尔,文华,帮帮她,”冯一平伸出手去,梅耶尔却拥抱了他一下,“哈哈,没想到是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