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桩接一桩(第2/3页)

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冯总”“冯总”,记者们争先恐后的举着手喊。

被主持记者会的公关部同事点中的,是一位女士。

但她的问题却一点也不温柔,“你好冯董,我是香港明报的记者,我们高兴的看到,您在美国的这次并购,创下了中美两国之间单项投资的最大记录,很多民众深受鼓舞。”

“我们的问题是,您此次要并购的公司,看起来和你在美国公司的业务,并没有相关联的地方,而且那一领域,市场前景看来极为有限,那么,是什么促使你做出这样的决定?”

“首先我可以告诉你,这起并购,是我们筹划时间最长,准备工作做得最多、最全的一次并购,所以你不用担心,这绝对不是我一时兴起的决定。”

“其次,奈飞和NEXTDOOR,并不是不相关联,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家公司的用户,有重叠,也可以互相转化。”

“至于奈飞公司的前景,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会有很大不同,在我看来,那是非常大有可为的一块天地。”

“只是因为这次并购,相关机构还在审批当中,后续的举措,此时不方便向大家透露,我只能说四个字:拭目以待!”

“下一个问题,第二排中间的这位男士。”见冯一平向自己示意,公关部的员工点中了下一位记者。

但是,明报的那位女记者又一次站了起来,“冯总,对奈飞公司前景的判断,是香港经济界很多人的论断,这其中包括很多知名专家,他们说前景有限,你说大有作为,为什么你的结论,和他们的结论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你确定你的判断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是的,我的判断肯定是正确的,至于原因嘛,很简单,”冯一平喝了一口水,轻声说,“因为,我是冯一平。”

这句话,声音并不大,但是对听到的人来说,却有些震耳发聩的感觉,“因为,我是冯一平。”好自信,好狂,好牛哄哄的感觉!

但是细一想,这是真的狂吗?还真不一定哦,至少截止到目前为止,冯一平的那些重要决断,还真没有过失误的例子,而不少之前质疑他的所谓专家,是频频被事实打脸。

看着台上那个依然略显青涩的青年人,无冕之王们这一次看到了和他年龄不相符的底气。

好多位都想到了今天要写的报道的标题,就是他的这句话,“我是冯一平。”

应该是被冯一平这侧漏的霸气给镇住,明报的那位女记者站在那,说不出话来,公关部的马上再点了一下,“二排中间的这位男士。”

“我是中国经营报的记者,有一个问题我想问金总,请问嘉盛今年全年的营业额是多少?”

金翎依然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虽然最终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得益于十月份秋交会的成功,不包括欧美的业务,嘉盛集团今年全年的营业额,将突破150亿元。”

她的语调也很平淡,但是,这句话同样引起了震动,这个数值的可观是一方面,更值得赞叹的是,如果不包括欧美的业务,嘉盛今年的营业额能达到150亿元人民币,那就意味着,嘉盛又一次实现了翻番的增长——这才是最惊人的!

……

酒店宴会厅内,热闹非凡,但大多数人跟席间的人聊天的同时,始终分出一部分注意力,来留意带着肖志杰、王昌宁,和叶总监,正在挨桌敬酒致谢的冯一平。

“黄总,好久不见,”冯一平跟黄冠福碰了下杯,“感谢老哥的捧场。”

“一家人还说什么两家话,”黄冠福笑着说,“恭喜冯总,估计就这两年,你的这家网站,又得到纳斯达克上市吧,到时我一定倾家荡产的认购。”

“哈哈,谢谢,希望能借你吉言,小黄总怎么没来?”

“年底事情太多,这几天受徐总安排,她正在外地出差。”

黄玉谨不久前已经正式加盟怡佳,工作表现,很让徐斌满意。

“不过,她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我带她向您道贺。”

“谢谢,谢谢,老哥你一定要吃好喝好,我少陪一会。”

前面,主桌上的严区长,这会溜到了区里职能部门前来道贺的那一桌上,正笑眯眯的拿着一杯酒等着,“冯总,恭喜啊,看了同程网这头一天的精彩表现,我们都信心十足,看来很快,我们区又能有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谢谢严区长,谢谢各位。”

“冯总,既然同程网表现这么出色,接下来扩大规模是必然的,那我昨天的那个提议,你觉得如何?”

就知道你会说这事。

“我们觉得,区长你和区里,肯定是为我们考虑,我们也愿意为区里出出力,因为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写字楼,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不是不可以考虑,当然,有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