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强敌(第2/3页)

至于说强制捆绑销售,拜托,这简直是微软的代名词好不好,而且因为款帮销售这事,微软已经不止一次被一个国家找麻烦。

“我得提醒你们,我们现在在静默期。”施密特说。

“卑鄙!”冯一平他们几乎是同时说。

没想到,微软这样的巨头,也会利用这一阵子他们不好发声的漏洞。

“还不止如此,”施密特拿出一份文件,“我们接到反馈,有用户说,微软自带的安全软件,将我们的浏览器当成病毒,并将他设备中我们的浏览器卸载,”(是的,微软也干过这样和国内一些企业一样没品的事)

“啊?”听到这事的那哥三同时张大了嘴巴,还有这样的事?

“是的,”施密特肯地的点头,“在论坛上,我们已经收到不止一起反馈。”

“无耻!”那三位像排练过一样,同时说出了一个单词。

这次,连布林都在桌上拍了一下。

“这事怎么处理?”施密特叉着腰在会议室里走来走去,“你们看,我早就说过,浏览器这事,我们要慎重,要慎重,我们现在和微软实力相差很大,可你们就是坚持。”

他一副不听老人言的样子,“现在你们看看。”

其实他这话,确实也不无道理。

微软这一次之所以这么没品,这么没风度,是因为谷歌推出的免费浏览器,确实对它构成了威胁。

尤其是在今年,这个可以说IE是流年不利的年份推出,让微软是真的非常恼火。

在谷歌浏览器上市之前,微软的IE,今年就已经遭遇了一次复仇,市场上另一款主要的浏览器,刚刚更名为火狐的浏览器,借着微软IE爆出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三成,成功的成为了微软的心腹大患。

之所以说是复仇,是因为一定程度上,火狐是继承了网景的衣钵。

而曾经辉煌无比的网景,可以说正是被微软给生生干死的。

但网景也算是有些远见。

98年1月份,为了因应在与微软IE的竞争中节节败退的现实,网景公司开始实施“Mozilla计划”,即使在当年11月份,网景被美国在线收购后,在研发方面,Mozilla组织依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到去年5月,AOL诉微软垄断案达成和解,条件之一,就是AOL同意解散网景并中止其下业务——可见微软对网景还是挺忌惮。

同年7月15日(AOL关停网景全部业务当日),Mozilla组织在正式注册成为了非牟利机构,并正式更名为Mozilla基金会,并推出火狐的前身,凤凰浏览器。

结果著名的墨菲定律,在微软这样的巨头上也适用了一把,一直阴魂不散的网景,居然用这样的方式,在今年给了他们重重的一击。

要知道在去年年底,微软占据了整个浏览器市场份额的至少96%。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火狐正在扬眉吐气的攻城略地,谷歌这会突然又冒出来在微软的腰上插了一刀——他们也不声不响的就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

还和火狐一样,同样免费,而且装机量在迅速上升中。

微软清楚的知道一点,相比那个一定程度上,带着复仇使命的火狐浏览器,因为在搜索业务上的成功,谷歌的浏览器带来的威胁,更加致命。

所以他们迅速给出了反应,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这个不听话的后辈点colorseesee,老虎不发猫,你就当我是病危吗?

因为反应激烈,所以他们的这个时机,确实就选得有些不够地道。

当然,做法上,尤其是后一种做法,就更称不上地道。

因为施密特的这个诘问,隐隐指向冯一平——毕竟是他提出研发浏览器的建议,佩奇和布林马上表示反对。

“我不认为我们的坚持有什么不对,你没看到浏览器推出后,我们业务的数据吗?都有很大幅度的上升,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决策,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佩奇说。

“对,微软这样的反应,恰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布林说。

“问题是,如若浏览器不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上市,我们的IPO会很顺利,而现在,因为微软这样的反应,很可能会对我们的IPO造成影响。”

施密特知道微软的影响力,不管是在政府还是民间,都不是此时的谷歌能够比拟的。

“无论如何,作为互联网的入口,浏览器是我们一定不能放弃的产品。”佩奇说。

一直保持沉默的冯一平也开口了,“我认为,这件事的影响,可能不会有那么严重。”

“是,我承认,微软确实不好惹,但是,他们的所谓指责,其实看了只会让大家笑话,对吧。”

这一点施密特也不能表示反对,事实就是如此。

“再说,在媒体上公开批评竞争对手这样的事,有什么稀奇的呢?难道是他们说什么,公众就信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