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独具特色的欢迎(第2/3页)

但是,欧文他们这些远远近近的分散在周围的保安人员,又时刻提醒着他们,这里,并不像他们看到的那么美好。

“独立之初,这里就被印度中央政府,作为精密制造业研发的首选城市,包括火箭和卫星、空间技术、电器和通讯设备、飞机制造、机床、汽车等产业云集,成为印度的科学城。”

“……被誉为计算机总理的拉吉夫甘地,对班加罗尔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上任之后,颁布了计算机产业政策,首次确认软件业为产业,可以享受投资补贴及其他优惠政策,加大投入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税收……”

冯一平听着拉姆的介绍,看着不远处的议会大厦和最高法院,觉得这里的发展,和国内的很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国家的干预更强。

“到现在,各项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更大,本市就有证券交易所,初创公司成立一年之后,就可以申请上市募资。”

听到这个介绍,冯一平不仅一愣,这么好的条件,国内的那些公司真是得羡慕死。

但还不止这些,“软件出口实行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对任何部门进口的资本货物都征以5%的关税……”

“……免征所得税,免税期为5年,从国内保税区采购货物时,免征货物税……”

冯一平觉得,这政策,真的比国内后来的自贸区还要好,难怪硅谷的那么多公司来这里投资。

“风险基金投资任何项目的所得,包括利息收入,均免征所得税。”

听到这里,布林笑着看了冯一平一眼,“这一点很适合冯,你要不要试试?”

还有这样的好事?冯一平看了拉姆一眼。

他点点头,“现行的政策,确实如此。”

冯一平对他没什么印象,但他对冯一平却印象深刻,知道眼前的这位,实际上是这三位里最有钱的,而且也是眼光最好的。

“看来是得在这里增设一个机构。”冯一平很开心。

到了他这个层级,钱不是问题,问题是钱太多,投资不是问题,有太多的项目会自己找上来,但是,避税是个大问题。

在这里,风投的收益居然都不用交税?那当然要试试。

印度后来最知名的电商叫什么?好像当初在新闻上看过几眼,还有阿里后来巨额投资的印度版支付宝叫什么?

这可都是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

虽然起步比国内晚,但是冯一平清楚,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市场,机会很多。

他马上觉得,真的非常有必要在这里设立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

“不止是本市,我觉得,最好在新德里也要设置相关的机构。”他说。

迈克马上记了下来。

“从潜力来看,去年,整个印度购买计算机的总量,还不足500万台,相比这里的人口,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去年印度全国的线上广告市场,也才刚刚突破5000万美元,同样潜力巨大,所有我们都认为,这里非常值得投资。”拉姆说。

“目前这里从事软件编程的工程师,超过15万,而且这里有两百多所理工大学,在源源不断的培养着合格的工程师,相比硅谷,这里的工资待遇更低。”

冯一平他们同时笑了起来,谷歌对外宣称,当然,所有在这里投资的硅谷公司都是这样说,“我们不过想召集更加杰出的工程技术人才,”“印度显然有大量堪称天才的计算机科学家。”

其实,呵呵,都是为了削减运营成本。

“拉姆,接下来,包括Facebook和Youtube,都要在这里建设分支机构。”冯一平说。

既然谷歌中心已经成立,冯一平希望,自己的公司在这里成立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些经验上的支持。

他只说了前半句,拉姆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看了看另外两位创始人,马上说,“没问题,只要他们需要,我非常乐意和他们分享的我的一些经验。”

“我觉得,我们的海外机构,完全可以进行协同合作,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佩奇说,“你觉得呢?”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起这个问题。

“完全可以啊。”冯一平说。

只不过,他觉得,这个问题,未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自己公司各个项目的发展,要加快,尤其是大有潜力,后来能和谷歌分庭抗礼的Facebook。

……

班加罗尔市议会大厦,位于市中心,就在库本公园旁,和另一边通体红色的最高法院大厦,是班加罗尔市市民最引以为豪的建筑。

这是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一座庞大的宫殿式建筑,威严壮观,它那圆形的拱顶,总是让冯一平想起图片上看到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