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处心积虑(第2/3页)

“这真不值得一提,不过是一些技术调整而已。”杨主任满面红光的说。

让雇来的那些人中的一部分,变成好心“维护”冯一平的人,这事确实是杨主任自己的调整。

现在看来,这可以算是整件事中的一大亮色,当然,杨主任自己对它的评价,是“神来之笔”。

这不但非常有力的让原本都有些后劲乏力的那些话题,再一次成为各大论坛上最受关注,人气更高的话题,影响到更多的人,同时又一次削弱了大家对冯一平能力的评价。

所有的受众自然会认为,那些维护冯一平的人,自然是听他安排的人,但现在他们竟然这么蹩脚,真是连吵个架都不会。

这样自然难免让很多人第一次对冯一平的能力产生质疑,第一次觉得,自己在有些方面,明显比冯一平要强——偶像,往往就是这么开始崩塌的。

“敬你的这次精彩的技术调整。”王总说。

“谢谢。”杨主任和他碰了一下。

“说起来,这次的行动,我们还得感谢那些专家,是他们,最终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向。”杨主任说。

这一次整个事件的背后,是那些被他们请来的专家的支持。

这也是老王顺应大趋势,第一次把自己的工作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的其它方面,结果,还真挺不错。

现在对老王他们来说,为了确定一些决策,听取专家组的意见,那是常事,这就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也请一些专家制定一个针对冯一平的方案。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自己想了好长时间,就是想不出一个靠谱的、可行的,针对冯一平的方案。

“我们不得不说,冯一平身上的缺点确实不多,好多私营企业家固有的,该有的毛病,他还真就没有。”

“那些专家对着搜集来的有关冯一平的资料,好长时间一筹莫展,后来经过相当长一段的时间的讨论,才最后才确定下来,从冯一平的名气,主要是从他的声望入手,是相对最好的选择。”

这些事,王总和老陈都不知情,杨主任也乐意向他们做说明。

这一方面,自然是表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对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心里有所准备。

“因为那些专家们最后发现,冯一平的个人声望,他个人的形象,和他的嘉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真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声望、个人形象这些,最容易抹黑不过,尤其是现在有了网络这个利器,三人成虎,以讹传讹,最是容易不过。”

王总听到这里,对自己老爸也有了新认识。

这老爷子,其实比自己还跟得上时代,策划这件事,竟然都用上了这样的科学决策。

包括在深圳当门卫的时候,他也是一有闲暇,就想着该如何收拾冯一平,但想来想去,最后没有任何结果。

正如杨主任刚刚所说的,冯一平身上,真的没有其它那些民企老板惯有的毛病,确实没把柄好拿。

但你看看这些专家们,他们确实不愧是专家,竟然找出了这么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选这个作为切入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便接下来,冯一平他们迅速的平息了这些对他的职责,他的声誉,其实免不了还是会受到影响。”

“而这样的抹黑,完全可以适机重来,甚至以相同的方式方法,完全复制上一次的形式来,也没有任何问题——因而成本也极低。”

“有句话说,谎言说上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针对冯一平的这些议论,最后肯定成不了真理,但是肯定会一次又一次的让一部分人不再喜欢他,让一部分人讨厌他。”

“而这样的影响,很难修复,久而久之,他所面临的,就会是和之前处处受欢迎完全相反的场面,他说什么做什么,大家就反对什么。”

“呵呵,”王总肆意的笑了起来,“要的就是这个,干杯。”

他的酒杯,和杨主任手中的酒杯,响亮的碰在一起。

和他们俩的乐观不同,陪他们俩喝了一杯的老陈,总觉得他们有些过分乐观,有些想当然。

他觉得,要是对其他人,这事真有可能按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发展,但那可是冯一平!

看了眼那边沉醉在目前顺利局势中的两位,老陈马上想,这样的想法,还是在自己心里打转就好。

再说,说不定领导那里,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安排呢?

“王总,你在美国的那些安排,可一定要抓紧。”杨主任提醒了一句。

“放心吧,这事这么重要,我在亲自抓,”王总搂着杨主任的肩膀,和他又碰了一杯,“这也是我这么佩服你的原因,你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才是计划,一个完整的计划。”

“老陈,你记住,我们以后一定得好好学习,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