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π部门的第一项具体任务(第2/3页)

“当然,我承认,之前我们的那些课题,大多都比较宽泛,所以今天,我就来提一个具体的要求。”

“这就是一楼大厅。”他指着大屏幕上的图片说。

“大家可以把它当作我们目前投入巨资兴建的仓库之一。”

“我的要求就是,当厂家的送货车,抵达我们的仓库之后,从入库开始——准确的说,包括厂家的送货车,也是由仓库决定的。”

“系统通过检索,发现有些商品的库存,低于最低标准,于是向厂家发送信息,要求补货。”

“厂家的送货车达到后,从入库开始,到后来根据用户的订单,出库,打包,到分拣,到安排快递公司配送,我想,全部由系统控制的机器人来完成。”

“当然,我们对差错率和效率,也有较高的要求。”

“根据我们从快递公司统计到的数据,目前在小件商品上,分拣数量最多的一位员工,是工作8个小时,分拣了2000件,当然,这是很高的一个标准。”

“机器人的效率,我们暂时就以这个标准来设计。”

老马一直在看手里的资料,这时插了一句,“只是分拣,不包括打包等其它工序吧。”

不然,如果一个机器人如果一个小时能处理妥当200多个包裹,那要求就太逆天了。

“当然,”冯一平点头,“具体的数据,快递公司那边会继续提要求。”

专家们沉思起来。

冯一平的这个要求,如果真说起来,依据目前的技术手段,看起来,好像也不是不能实现。

但是,如果深究下去就会发现,这难度,那不是一般的大。

就比如说冯一平提到的这个系统,看起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

按他的要求,这个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可是真不小。

然后,如何给这些机器人发送指令?这些机器人之间,如何协调?比如,如何避免它们在通道里发生拥堵?……

“鲁宾先生,是一位出色的机器人专家,我想,他应该能为大家提供不少建议,”冯一平对鲁兵说,“鲁宾,以后你可就在这里有一份兼职哦。”

“当然,让仓库完全自动化,还是第一步的要求,接下来,我们要研发,如何让这些机器人,走出仓库,把用户的订单,直接送到用户的手中。”

“刚开始的要求很简单,我们就把订单从这个大厅,送到旁边小镇大家的研究室里。”

“送达的途径,我想,不止能有地上跑的,还有天上飞的。”

那些专家这才明白,冯一平要研发的无人机,会派上什么样的用场。

但这个要求,又难了不止一筹。

控制就先不说,如何规划路线,如何定位,那又是一个大难题。

要知道,现在汽车和手机上配置的导航系统,都经常发生把人带沟里的状况。

再说,机器人走出仓库,碰到的可就不止是机器人,人啊车啊,该如何主动避让,如何安全的通过红绿灯?……

这又是看起来简单,实施起来不是一般的复杂的课题。

有些专家想到了,哦,原来他联合NAVTEQ,成立电子地图公司的时候,应该就考虑到了这个需求。

“在此之后,我希望我们能研发出一家无人便利店,就是这家便利店的备货和售货,包括结算,都由程序控制。”

“我希望以后,我们这个小镇里,就能有这样的商店开业。”

他这说得简单,专家们却都有些头大。

这看起来,好像是把现在的那些无人售货机给放大几十倍,让人能直接进入而已。

但是这个难度,增加了可不止几十倍。

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无人售货机里的商品,没放钱,它不会吐出来。

但无人商店里,商品就陈列在货架上,要是有人拿了就跑怎么办?

有人没结账,马上关门到容易实现。

但是,同时在店里光顾的,可不止一位顾客,你动辄把一大群人给关起来,谁还愿意再光顾?

所以,这个设想,难啊!

老马此时也想起一事来,“你说的那个面部识别,是不是可以应用在这里?”

“我觉得可以。”冯一平说。

……

再下楼时,鲁宾没有跟在他们身边,楼上的专家里,有不少他的同行,他和那些人的共同语言,比和冯一平多。

“这里难道还有什么稀奇吗?”老马问。

“稀奇,就是这些。”冯一平指着靠墙的那些柜子说。

“储物柜?”老马不以为意的说。

这些柜子,在超市、车站里,都很常见。

“你看,快递公司最耽误时间的一个环节,就是最终送达的环节,其它的不说,就是客户同意下楼取件,一个十八楼的客户,从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到来到他面前取件,花上3分钟,那是必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