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杀好多牛(第2/3页)

省城餐厅本来一直经营的就是普通牛肉,如果一下子把价格提上去那就会流失不少客户的,短期内营业额下降的太厉害,估计他们是不乐意看到的。以前他们用的普通牛肉都是在省城周边的市场上采购的,现在既然开始大量拉牛肉,干脆把这些牛肉也拉走一部分,这叫一客不烦二主,都省事儿。

这些普通牛肉的供应连协议也没有,如果高档牛肉越做越好的话,普通牛肉的用量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完全转型成高档餐厅。谁都知道做的越上档次,做别人没有的生意,利润会更高。

那一部分普通牛肉省城拉不完的,剩下的就是燕飞自己留的,上午准备给黑子办宴席用,至于说场里自己吃的和准备给亲戚朋友送的,等上午庞发回来就有了。

杀牛的这地方就算早上出太阳也不怕,树荫多的很,河风不断,牛肉放在这里也放不了多大一会儿,根本不怕质量变差。

看看还有点时间,燕飞就让人赶紧去睡一会儿,至于哑巴,他得赶紧回家,等着黑子家的人去接新娘,然后他还得跟着过来送亲。

燕飞则是趁机回到大棚那边,把新鲜的双孢菇采摘了几大筐子过来。

有空间帮忙干活就是快,等他忙完把双孢菇都带过来,黑子那帮人都是刚躺床上迷瞪那么一下。

没多大一会儿,陆陆续续的,黑子的家人亲戚朋友就到来了。他父母一直有点不爽快,本来乡里规矩,结婚都是家里孩子从大到小的,他们家老大小黑还没结婚,黑子这家伙就捷足先登了。但是事已至此,规矩什么的都只能扔一边,先开开心心把喜事办好再说。

有几个人拿着浆糊和写好的囍字就出发了,这个写着囍字的红纸只比巴掌大点。他们要从养牛场开始,沿着等会儿迎亲队伍出发归来的一路,到处贴囍字,不管是墙上还是树上,反正准备多少贴多少,贴的越多越好。

还要有个坐大门口的,来的亲戚都给条红绳子,绑在衣服中间的扣子上,表示喜庆。其实规矩多的很,要办的事儿也多的很。

比如排座位这种事儿就特别麻烦,送新娘的那些人要按照辈分安排座位,找好身份相当的当陪客等等。这些都是提前商量好的,摆多少桌宴席请多少人,还有预留多少桌都是早就定好的,到今天反而就是热闹热闹就行。

等到一溜的小车开过来,小黑就带着人马出动,准备去接新娘了。这些小车都是托人花钱找来的,还有辆小货车,是准备拉女方嫁妆的——嫁妆之中最多的就是被子,被子越多就越好,早些年结婚的准备的被子是一辈子都用不完的。

至于说需要陪嫁的家具等其他嫁妆,哑巴这家伙只挣钱不花钱,存的钱全给家里送去了。还有黑子家的彩礼钱,就算原来哑巴家的家底差了点,有这么多钱也足够用了。

乡里面家具也便宜,最多就是彩电洗衣机花点钱,摩托车自行车黑子都不要,场里的就够骑了。哑巴家的父母现在也没什么负担了,哑巴跟着燕飞在养牛场干活,以后女儿女婿都能挣钱,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等有钱了给哑巴也找个媳妇儿,找不好的还能找不来差的——现在那两口子觉得儿子能挣钱,说不定还想找个自身条件好点的,当然家境估计就是差点了。

其实哑巴父母这么想也不算错,以前这件事儿他们是不敢奢望的。现在就凭哑巴那只挣钱不花钱的劲儿,黑子这女婿只要越混越出息,带着哑巴家也水涨船高,将来给哑巴找个媳妇儿真不难。

接亲的队伍到女方家里还要吃个饺子什么的,那边还要有一些仪式,比如新娘出门要哭一哭表示和父母分别难舍难离,出了门之后就不能哭了,要高高兴兴去新家。新娘上车,车底下要被娘家人泼上一盆水,表示这出嫁的闺女就是泼出去的水,以后这就是人家的人了。

还有新娘路上不能回头等等,表示出嫁了就不要再回头,以后要幸幸福福过一辈子等等。细节很多,反正是得折腾了一会儿。

燕飞就闲了,他本来想凑热闹去接新娘的,有老辈人说他现在算是两人的东家,在这里等着就行。他想帮别的忙也帮不上,来做饭的大厨带的有小帮工,其他的规矩他懂得也不多,看着也无聊。干脆跑路边,坐在那卖酒的大石头上,一边等着省城和香江的拉牛肉车来,一边有事儿没事儿的扔一小串鞭炮到路上。

没多大一会儿,迎亲的车队还没回来,省城拉牛肉的车先到了。这次来的车不是那种普通小货车,是个小箱式货车,司机是还是原来的,多跟来了一个燕飞以前在餐厅见过的服务经理——估计是货多了,不太放心,跟个人过来看一下。

燕飞带着人过去称量牛肉,那个服务经理倒是个识货的,一眼就看到了那些筐子里胖嘟嘟的双孢菇,惊奇道:“你这里有双孢菇?是你自己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