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这样的退耕还林(第2/3页)

现在好了,一举两得,和扶贫款挂钩,不怕你不积极。

相比汤河县的其他乡,三岔河乡各方面还算是比较靠前的,当初种果树都积极,所以现在能种泡桐的农田就少。而种果树少的那些地方,都是比较偏远点——就比如燕飞看中的那堆子岗黄土洼,你让他们种果树是种岗上还是种洼里?稀稀疏疏种几棵管理不方便反而不如不种,更别说一岗一洼还和翻个小山包似的。

陈镇长头疼的就是这些地方太偏远,强制他们把树种上没人监管的话,有人懒得浇水有人看见病了当没看见,要不多久就死个净光。毕竟等成材还得好几年,现在木料也不算贵,不像果树结果快,效果好。

本来是好事儿,如果这么弄就成了劳民伤财。乡里是可以只顾眼前,反正扶贫款要到手就行。但是陈镇长这人不想这么干,为官一任,总想做点实事。不能将来拍拍屁股走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片云彩,可你也没留下半片云彩……

燕飞现在一说想种草,陈镇长就有了主意。

全县没人种草,哪怕到时候咱们种的再少,那可是实打实的用农田种的,不比他们在农田里种那几棵树强?再说鬼知道那几棵树过两年还能剩多少呢!

说句不中听的话,在田地里插根树枝冒充树的也不是没有。这就不说了,有些话不必说的太透,不好。

至于种树的话,那也不会放弃,乡里尽量动员,愿意种的就种,自己主动种出来的东西都比较上心。而且有些事儿就是这样,你要强迫他们去种的话,他们心里抵触着不爱种,你不勉强他们,到时候只要有人带个头,那些人反而跟风就上。

剩下的事儿就好商量,老陈和小燕同志在办公室就讨论起来,当然主要是老陈这老奸巨猾的出主意。两人嘀咕了一阵,就各自满意的该忙什么忙什么去了。

燕飞要的地也不多,十亩二十亩不嫌少,三五十亩也不嫌多。回头要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合适的连成片的地能有多少——现在看着是不多,之所以费点事儿选个好地方,预防的是以后会继续增加种植面积。

陈镇长也一样,有三二十亩他就能拿出来,理直气壮的去县里说我们乡有退耕还草——太少的话可以叫退耕还草试点。回头那扶贫款要回来,看情况给燕飞这边补助点。

实际上能要到的钱少的可怜,对燕飞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钱他要不要无所谓,有一项他必须得要,那就是现在退耕还草虽然还没明确规定,但是下发的文件中,有减免农业税的说法——只是说法,不是正式规定。

陈镇长现在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把号召当成尚方宝剑。反正地不多,就是试试,先做成既定事实。当然真做成了上头肯定也支持,汤河县是农业大县,只减免这几十亩不算什么。

对燕飞来说,现在省一点,将来如果继续种下去,那省的可就多了。

和陈镇长商量好,燕飞回去看了一下瓜田那边,交待了一下中午一起到养牛场吃饭。又回去等着看小黑几人买牛回来,把牛检查完喂上。

现在那冷配技术设备都已经用上,张辉这个专业兽医总算也有了用武之地,黑子表示最欣慰。

以前配种这块儿都是黑子管着,因为一开始就是他拉着种牛去牛市溜达着宣传的,后来人们一提起他,就说是养牛场那个给牛配种的。再后来场里几个人听说,就取笑说他就是种牛——这个称号挺灵的,看人家现在刚结婚,媳妇儿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几个月,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妒忌呢!

但是再灵的外号,黑子也不乐意,所以从一开始搞这个冷配技术,他就心情愉快的很。

场里的事儿安排完,下午的时候,燕飞就骑着摩托车直奔黄土洼那村子去了。

当然不是他一个人去的,他带着黑子,还有本来陈镇长说也想跟着去看一下的,燕飞说自己去就行,后来陈镇长就安排了一下,让两个对那边几个村比较熟的年轻人和他们一起——这是预防一个村要求太高就换个村谈,总有愿意干的。

四个人两辆摩托车,到地方就有人老远出来迎接——还是村长亲自出来的。

进了村长家里刚倒上茶,一会儿院里就来了不少人。田大富大壮这些就不用说,听说燕飞过来,立马就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其他来的有看热闹的,不过站的靠前的都是给养牛场养牛的农户家人。

这村的村长名字极其富有时代特色,叫田跃进,一听名字连岁数都不用问。燕飞来之前,陈镇长已经提前打过电话,让这村长好好考虑一下。此刻客气几句之后,田跃进就开口道:“上午陈镇长打电话过来,他说的不太详细,我想问问燕老板,你说的这个租地,有什么要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