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走亲戚(第2/3页)

燕飞也不客气,张嘴咬着糖,边吃边说:“你搂住我脖子别掉下去,我给掏个牛肉干吃吃!快点,别让咱妈看见了。”

燕超被人背的经验丰富的很,两只胳膊一搂就挂在他身上,还从他肩膀后边把脑袋使劲往前伸,张着嘴呜呜啦啦地小声说:“快点……”

开牛肉干厂的老板的弟弟会缺牛肉干吗?肯定不会。

不过林秀梅不让他多吃,小家伙饭量小,牛肉又不易消化,怕他当零食吃吃多了生病。平时严防死守的,也就现在过年才放松了点。

那边老夫老妻拉上了手,林秀梅也不横眉冷对了,反而不时小声关切地提醒:“慢点,那有个水坑,鞋里进水了没有?跨过来,那地方肯定是个坑……”

燕文海默不作声地听着媳妇的提示,一声不吭地按着媳妇说的,不时跳过一个小水坑。

燕飞背上的小家伙有了牛肉干,立刻就开始抖擞起来,刚才都不愿意看的景致也成了美景,不时指着在雪地上觅食的麻雀群喊着让燕飞看。

一家四口就这么走着,很快就走进了村子。

实际上燕飞对这个姑婆还能有点印象,但是对那个姑爷就挺陌生了。据说这个姑爷在那个年代,家里人都没了。特别是老爹,大冬天的跳进了村子外边菜园里浇地的水井里,跳进去前还把棉袄和秋裤都脱下来,叠得整整齐齐地用个土块压着放在井口。

所以这一出去,足足好多年没回来。

家里的房子也就是姑婆偶尔回来收拾下,还是又老又破的小瓦房,墙壁是土墙,有些地方都裂开了很大的口子。看起来还是最近修补的,上面明显还是没彻底干。

虽说好久不见,亲热倒是都亲热的。这个姑婆家原本有两个孩子,这也是当初他们能狠心背井离乡出走的原因,为了孩子,父母别说背井离乡了,再难的事也不怕。

不过那两个燕飞应该叫表舅表姨的都没回来,就老两口回来看看。想来这个燕飞应该叫姑爷的老头,前些年是心里一直没过去那个坎儿,现在老了大概是想叶落归根。

屋里面也不是只这老两口,还有不少远的近的亲戚都在这里帮忙——老两口出去后,在外边居然混的还不错,现在两个孩子据说都是端铁饭碗的。因为以前这个姑婆回来过,花钱也大方,所以现在这些不常见的亲戚,维持的都还不错。

这里离三岔河乡就远了点,燕飞看没自己认识的人,就老老实实地坐在角落里,当起了乖宝宝。

倒是老头没话说的时候,喜欢找着燕飞哥俩问一些话,都是些家常话。聊了一会儿,就开始给这哥俩塞压岁钱。一人五十块钱,这种大手笔在现在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燕飞推让了几下,老头一定要塞,就只能接下了。说起来这是他今年挣的最大一笔压岁钱了,其他的都是十块钱的。

说起来压岁钱,燕老板这个身份就没什么用了。在农村里给压岁钱是按辈分,你再能干,只要没结婚,长辈都会给压岁钱——这也是后来某些大龄剩男剩女们的悲哀,不管在外边是当白领还是当老板,就因为回家是一个人,哪怕都是奔三的人甚至已经过了三十,照样有老头老太太们给塞压岁钱。

燕飞和这个姑爷聊了几句,就没什么话好说了——这个姑爷明显也是不太擅长聊天的,俩个人聊着聊着就把‘天’给聊死了。

干脆拉着燕超出去玩去,然后指着外边院子里的几棵树,给燕超讲这些都是什么树。

家里做饭的东西都是新添置的,锅还是老式的灶台。中午的饭都是乡邻们过来帮忙的,吃饭的也有几个陪客。

吃过饭燕飞知趣地继续拉着燕超出来,满村子到处溜达,看着时间该走了,这才晃悠回去。

结果刚进院子,就听到那个刚吃过一顿饭算熟悉的姑爷正在大声嚷嚷:“那些就是胡搞的,练那个能让人吃饱饭吗?什么神通都是假的,不老老实实勤劳致富,弄这些歪门邪道,我还不能说了?”

接着是姑婆的声音:“你嚷嚷什么,这些年你都犟着不回来,一回来你就折腾,就不能安安稳稳过完年再说。”

屋里面还有几个人,也是在指责老头,热闹的很。

燕飞本来都不想进去的,可听着屋里人越说越上火,燕超又一脸不安,他就拉着燕超悄悄进去,站旁边听了一会儿。

因为这是第一次来,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燕飞的父母倒是都没发表什么意见,都是在劝着。看到孩子们进来,屋里人的声音小了点,不过很快又吵吵了起来。

刚才还一团和气的人,吵着吵着都是红了脸。等燕飞听明白,顿时就觉得这简直是没事找事干。

原来争吵的原因,是村里有人练一种特别神奇的“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