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肉联厂的问题(第3/4页)

现在厂子里的人干什么的都有,大多都混的不怎么样。原本钢厂的人出来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可是这几年逐渐不如以前,到了现在,倒是肚子越来越雄赳赳起来——肚里没粮,能不闹腾吗?

有些能放下面子的,在街头跑个三轮车,卖个煎饼火烧茶鸡蛋或者卖个菜什么的,还有些修个自行车摩托车,这些好歹都能顾得上肚子。

可是更多的是干粗活的大老粗,文化水平不高,技术上都是和炼钢有关的,浇筑磨具倒是有一手,可是挣钱吃饭上,那就没个着落了。

除此之外,像原本还可以的肉联厂,这两年已经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玩‘跳伞’了。嗖地一下,人们似乎都还没反应过来,这厂子就从天上直奔地面了。

现在越来越红火的,反倒是一些私营企业——这也是地方上常见的情况,老企业因为设备落后,人员臃肿,在竞争力上,反而不如一些后来居上的私营企业。

别的厂子不行,一时半会大家也都没什么好办法。比如钢厂,以前那可是个大厂,人多事杂,想找个接盘的都不太可能。

倒是肉联厂,就有些人提议,这个肉联厂好歹前两年还是挺可以的,是不是可以抢救一下?

怎么抢救?

真有办法的早就该有了,也不会等到现在。

于是就有个比较愣的提出,肉联厂虽然是老厂,不过规模也不大,要不干脆打包承包出去,或者卖出去得了。现在不是不少企业都是这样,从公的变成私的,结果一下子不但活了,还火了吗?

结果这个提议一提出来,大家都是不吭声了。

为什么?

两个原因,一个是现在开口的话,回头给肉联厂的领导知道自己支持卖他们厂子的话,那就得罪人了。人家现在好歹是个领导,厂子一卖,让他们上哪儿去?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提议的人,有点愣的原因。

二来就是,都知道县里有个养牛场,闹着玩似的弄了个小牛肉干加工厂,没想到那牛肉干还卖的挺火爆,现在都时不时地在电视报纸上打个小广告。

如果是单独一个小牛肉干厂的话,那也不怕。可是小牛肉干厂后面,还站着一个日进斗金的吸金怪兽的话,那就很值得让人重视了。

这种情况下,一般人谁来接这个肉联厂啊?人家那牛肉干厂虽小,可是不但背后有雄厚财力支持,还是养牛场自产自销。而肉联厂是买牛宰杀,然后加工销售,这一对比,竞争力孰强孰弱,还用说吗?

早些年肉联厂可不是以牛肉干为主的,那时候牛肉贩子饭馆都是来肉联厂买牛肉,遇到供应紧俏的时候,那些买肉的还得找人托关系送点小好处。到了后来,人们手里逐渐有了钱,开始自己宰杀,肉联厂对于供应当地生肉的生意,基本就没了,更多的都是靠外地的客户。

但是这两年,连外地客户都没了,生肉生意是彻底没了——这原因不用想就知道,肉联厂没有稳定货源供应,从农户手里买牛,成本高肉质还没保证,根本不可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肉联厂的工人们有时候也会想到一个问题,本来肉联厂也不至于一下子就垮的,可是这县里出来个姓燕的养牛大户,才让肉联厂的境况愈下的——这么想也有道理,现在三岔河养牛场进牛的价格,就能影响到三岔河牛市的牛价。而三岔河乡牛市的价格涨起来,别的地方,也不可能低太多。

肉联厂就靠着从市场上买牛,牛价一直涨,他们的日子肯定越来越不好过——但是对养牛场来说,这点价格差真就无所谓,育肥牛一头比不育肥多个百十斤肉轻轻松松,没看现在不少肉贩子和饭馆,都不再自己买牛宰杀了。

如果让肉联厂的领导来说的话,那就不是三岔河乡养牛场影响肉联厂,而是应该说,肉联厂如今这样,全怪三岔河乡的那个养牛场。

本来肉联厂靠着牛肉干,还能苟延残喘的,可你一个养牛场,不好好养牛,搞什么牛肉干,还挖我们的技术员,价格卖的比我们便宜,名头还喊什么高档牛肉,卖到香江的……等于是彻底断了肉联厂的最后一点生路。

这么想……仍然有点道理。

汤河县作为万城黄牛重点养殖区域,肉联厂又是老牌子的厂,那牛肉干再怎么说,也还是有些名气的。原本别看厂里只是偶尔开工,可就靠这个偶尔开工,就够养活‘一部分人’了。

现在倒好,燕老板这是无意之中,就成了断人家‘财路’和‘活路’的罪魁祸首——实际上这都是明面上的理由,厂子如今这模样,心里明白的人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没人说而已。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现在是人们都认为,只要有燕老板这尊大神不垮台,三岔河乡那个养牛场不倒闭,肉联厂想起死回生,想找人接手,那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