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街头(第3/3页)

以前亲戚家盖房子,家里去凑个三百二百的,现在有钱了,给个五百一千的,又能怎么着?

在三岔河乡这里,农村盖房子的话,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般都会多出点钱支持一下。这个钱主家会记清楚的,以后你家里有什么事,立刻就还回来了,而且根据情况,保证只会多不会少——以前一家一户想盖新房,确实比较困难了点,都是大家互相帮衬着过来的。

就算红白喜事也都记着账,以后主家会逐渐还出来的。

再有就是兜里有钱了,以前自己家不舍得吃鸡蛋,现在舍得吃了,自己家的不够吃,还舍得花钱买点给孩子老人补补身体了。

这些钱从他们手里出来,再流通出去,自然就带动的其他人也跟着有钱了。

以前是越穷越不舍得花钱,现在是越有钱越舍得花,特别是家里有牛的人家,也不怕明年就没了,那就更舍得花。

要不说钱是水呢,流动起来才看出来效果。

许昌盛家里条件好,也有做生意的,虽然不是学经济的,但是对于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比尚进这个土包子强得多,虽然没说话,但是心里想的就多了。

尚进看他不接话,就接着说了起来:“现在乡里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局面维持下去的话,要不了多久,派出所的那辆破吉普就可以淘汰了。”

现在派出所除了破的开不动的摩托车,还有两辆车,一辆是那辆历史悠久的吉普车,另一辆就是燕飞当初赞助的面包车——有个什么事的话,一辆面包车不够用,那辆吉普车依然得出来咆哮。

看到许昌盛还是不接自己的话,尚进就开始说正题了:“你说乡里人愚昧也好,说他们文化水平不够也行。传统的观念摆在那里,一朝一夕的谁也改变不了。就说火葬这事儿,以前乡里还让派出所协助,强制执行过一段时间,可现在情况什么样你也能看到。”

“你不是我们本地的,不知道我们这些人有多想让这个局面保持下去,就算偶尔出点线,大家都是心甘情愿的。真的,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连校长都劝我,一定要考个高中。可是我最后还是报了个中专,为啥?还不是因为能早点出来工作!”

许昌盛无话可说,就算是现在,好的中专和中师的分数线,依然比重点高中的高不少。难道是所有上那些中专中师的学生,都不愿意上大学吗?

真不是。

原因也很简单,想早点出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