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旅游(第2/3页)

最终出现两种方案,一种是先前的方案,另外一种是突袭。便衣打开信号干扰系统,警方突袭,砸开后座玻璃,将女子带走。根据第一次探查拍摄的照片,后座玻璃没有问题,最少没有导线连接在上面。但是不排除这是震动诈弹。

选择哪个方案呢?哪个方案都可能失败,都可能成功。

最终排爆组组长王辉拍板第一个方案。

如果行动成功就不会找曹云了。行动失败了,在车门锁被打开后,诈弹启动,两秒后引爆。排爆专家,开锁专家,携带仪器的便衣,车内的女子全部死亡。诈弹威力很大,附近三十米范围内的汽车基本报废,还引发了大火。除以上人员外,一共有四位平民在本次行动中死亡,一个三口之家,还有一位刚满16岁的姑娘。

原本这件事只是意外,谁也不想看见这个结果。但是便衣的新婚妻子在自己丈夫葬礼上,听便衣的同事说了这么一件事。排爆组组长王辉,也就是拍板作战计划的这位,他是临时赶到现场。在到现场之前,他正在和老朋友泡温泉喝清酒。也就是说,排爆组组长是喝了酒后做了最终的决定。

现场处理爆炸物的最大权利者,就是排爆组组长,他说要现场引爆,连警局局长反对都无效,因为他是专家。

便衣的妻子联系了遇难者的家属。他们发现,排爆组低估了爆炸威力,便衣本应该在安全区域启动信号干扰仪器,但是由于低估爆炸威力,导致其和四名平民死亡。在作战会议上,排爆组组长看了照片后很武断的下结论:杀伤范围三十米内。二十米内坐在汽车内是比较安全的。实际情况,三十米内汽车全部报废,冲击波席卷了七十米,冲击波中蕴含的汽车车体碎片是导致两名平民死亡的原因。

遇难者家属聘请了律师起诉排爆组组长,组长在接受内部调查时表明,自己确实喝酒,但是没喝多少酒,完全可以判断当时的情况。根据现场调查,C(去掉4)是安装在座椅内,照片上没有显示,所以自己低估了爆炸威力。

曹云很惭愧,最近自己手机关机,每天就睡觉前开机,给高山杏发条信息报平安,继续关机。没想到横唐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大案。不过一沙显然不是想找自己破案的,而是希望自己给法律建议。

一沙道:“不在现场不知道,但是情况很紧张,两个答案在面前,一个对的一个错的,必须选择。因为我们不可能释放五名犯人,距离歹徒给的时限只有一个小时,歹徒说,这五人在一个小时后不出来,他就引爆诈弹。”

曹云不着急,接过一沙的资料,慢慢的看着。组长有朋友作证,只喝了两杯清酒,但是朋友作证无法成为决定证据,温泉的服务员给他们是两瓶清酒,都喝完了。内部调查时,警员们都承认闻到酒味。

一沙等待很久,试探问:“曹律师……”

曹云道:“没办法,这案子未必会输,无论输赢,我想排爆组族长也不会再留在自己岗位上。局长当时也在场,他认为由排爆组组长做决定是符合规矩的。事情如果闹大了,对警察声誉不是好事。”

一沙有些失望:“曹律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曹云道:“我最疑惑是你们警方的一个说法,也就是你刚才说的,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为什么不是两个都是错的呢?你们不能用律师角度去看案子,你们应该从刑侦角度去看案子。歹徒要求释放的这五个人,是在日店打架伤人的老外,最严重了不起坐牢三年。怎么会有同伙用这么极端的方适去拯救他们?”

一沙点头:“曹律师说的没错,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歹徒就是想制造轰动。但是……”

“但是?”

一沙道:“按照正常理解,案子发生已经五天了,我们没有抓到歹徒的线索。歹徒既然是想制造轰动,为什么销声匿迹,没有任何表示呢?因此,我们怀疑五名老外背景有问题,经过其所在国家警方配合,这五名老外也很普通,他们是一家国外公司的外派员工,周末去喝酒,喝多了打架,把对方打成轻伤。”

曹云耐心道:“一沙警官,我刚才说了,你们也这么认识了,突袭作战计划不是一个对的,一个错的。无论是什么计划,只有一个结果。当然是你们在事后调查得出的结论。”

一沙张大嘴,点点头,他明白了。刑侦给出这个结论,就不存在决策对错的问题,更不用去考虑喝酒后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同样,歹徒故意将C藏在座椅内,为的就是取得更大的轰动效应。

一沙道:“曹律师,还是那问题。”

曹云点头,如果歹徒为了制造轰动,怎么会一点信息都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