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泰国行(上)(第3/3页)

越三尺是昏迷,必须有人控制越三尺朝蒋寒月掏枪和开枪。

物证人员在地面采集了硝烟反应,硝烟反应是朝开枪者喷射,地面硝烟分部说明,阻挡硝烟的只有一个人。

那么只有最后一个可能,有人从后面抱住越三尺,让越三尺保持站立,掏枪出来,射杀蒋寒月。这个情况是符合现场的,但问题又绕回来,一个人控制越三尺完成这些动作需要一定时间,蒋寒月为什么没有反应?

蒋寒月周边的血迹喷溅说明她是一个人站立。作为尸体的蒋寒月其身体内未查处任何可疑药物残留。

镜头:“我的看法,就是越三尺掏枪杀人。或者……”

曹云问:“或者?”

镜头道:“有一个可能是可以布置成这样的现场:那就是蒋寒月送死。有人掏出越三尺的枪械,将越三尺从后面抱住,完成证据中的射击高度。让越三尺拿枪,帮助其扣下扳机。这样一来会有个麻烦,越三尺用左手,后面抱住越三尺的人应该也用左手。如果是越三尺杀人,她左手臂上的衣服会布满硝烟。如果不是越三尺杀人,左手臂有部分被遮挡,测不出硝烟。”

镜头道:“这就是为什么要把越三尺扔到洗手间去冲洗的最重要原因,目的是破坏唯一的证据。如果是蒋寒月求死,一切可以说得通,并且布局水平并不高。如果不是蒋寒月求死,那必然是越三尺杀人。”

曹云问:“我基本肯定是诬陷,现在这个情况有办法破局吗?”

镜头道:“生命是美好的,一个人就算有死志,在死前也必然会留下很多痕迹。比如遗嘱,比如电话等。但是这级别的人求死,是不可能留下实质证据,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自己的死毫无价值。”

镜头道:“我认为你的分析是对的,对方不杀越三尺,是要逼迫越三尺交出一些东西换取越三尺的由自。进一步分析,蒋寒月为什么求死?越三尺和蒋寒月暗中来往数月之久。有没有可能是越三尺从蒋寒月处拿到了重要物品,逼的蒋寒月只能求死。”

镜头:“你坚持越三尺被诬陷,那么必然是蒋寒月以死明志。破局的办法?从现场情况看,我找不到破局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