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小灵通(第2/2页)

虽然手机和话费都无比昂贵,但科技的进步确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无数人前赴后继,省吃俭用一年半载也要拥有一部手机,哪怕只是为了炫耀,为了和人见面时光荣而自豪地留下手机号。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女士的标配是从手包中拿出一部手机和一个BP机,男士的标准装备是皮带之上左边挂手机右边系BP机。

又因为众所周知的话费原因,在同时知道了对方BP机和手机的情况下,有事的时候,还是会先打BP机,或者打一声之后挂断,省得对方拒听电话再用公司固定电话打回来。

何潮身为穷人中的一员,却得了热爱电子产品的富贵病,一直梦想拥有一部手机,可惜,呼机都被自己砸坏了,手机更买不起。就算现在有人送他一部手机,每个月光是月租费用就足够让他破产了。

如果能生产一种只打出收费接听不收费的单向收费手机,并且手机费用也从现在的几千元降下1000多元甚至以下,该有多畅销?毕竟大多数人还是穷人,而且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只能价格下探到了60%的人口可以承受的区间,不知道会激发多大的消费市场。

手机话费高昂,何潮虽接受不了但可以理解,基站的建设和电缆的铺设,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而用户基数越小,相应的每个用户承担的前期投入就越大。到现在为止,中国移动的用户才刚刚达到1000万大关,才是12亿人口的百分之一不到。

所以第一次听到和仔要送小灵通的样品去樟木头时,何潮就眼前一亮,心中闪过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对于可以替代手机的电子产品他只能是想想而已,而有人已经切实落地了。也正是从小灵通的事情上让何潮下定了决心,他热爱电子产品不假,但热爱不一定非要从事,就像喜欢一个人不一定非要追求非要得到一样,如果是不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就不如放弃。

因为研发一个新产品,不仅仅需要巨额资金,还需要广泛的社会关系,以及超前的眼光,再加上对技术的了解,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热爱就可以解决的困难。以他目前的实力,远远不具备以上条件,但他可以从事另外一个和热爱的行业息息相关的行业——物流。

是的,就是物流!不管是手机、电脑、电子零配件还是小灵通,只要销售,就要有流通环节,他就为中国电子行业的繁荣昌盛在流通环节出一份力吧。

何潮之所以非要拉和仔加盟,一是看重和仔之前的经验,尽管送货客的送货本来就是扫楼扫门店,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二是也是因为和仔有创业之心,想做一番事情,自发的内动力最重要。三是和仔知道小灵通的客户都在哪里。

何潮决定赌一把小灵通。

1996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家。浙江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提出把PHS无线市话嫁接到固定电话网上,用中国电信网络,前端接上PHS的无线技术,就成了一个建立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徐福新选择的合作伙伴就是UT斯达康公司。1997年,UT斯达康公司注册了小灵通商标,意味着这种建立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被正式命名为小灵通。

小灵通尽管在技术上大有限制,比如信号弱、基站少,基本上只能在市区使用,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辅助功能少,一旦速度超过40公里的时速,就会断线。但小灵通的优点也不少,比如辐射低,功耗小,待机时间长。最最主要的是,机身和话费都比手机要便宜许多,并且话费只是单向收费,月租也每月不超过20元。

只价格便宜一项,就足够让许多人忽略小灵通的不足,毕竟大多数人平常还是在市区活动,即使小灵通不能漫游也不要紧,一年出差不了几次的上班族对漫游并不是刚需,但对可以移动的电话却是刚需。

如果小灵通现在面世的话,何潮肯定会买一部使用,随时随地可以联系的感觉实在太诱人了,他现在没有手机,呼机也拿去维修,感觉和整个世界隔绝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