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分秒必争(第2/2页)

一阵刺耳的轮胎声传来,汽车猛然如脱缰之马弹射出去,将罗道和刘河狠狠地甩在了座位上。二人吓得赶紧抱紧了花瓶,在他们的视线中,车窗外面的景色在迅速后退。

曹启伦办公室内。

1998年的时候,还没有即时传输技术,没有办法实时显示车辆情况,却可以保持实时通话知道对方的位置,并且在地图上以红点显示。何潮一方负责实时通话的是卫力丹,她左手电话右手激光笔,在投影的地图上勾画出了何潮一方的路线。

张辰一方负责实时通话的是海之心,她戴了耳机,解放了左手,显得更从容一些。

从赤柱广场出发,何潮一方走的是浅水湾道,而张辰一方走的是大潭道,一个向西,一个往东,绕长连山而行。不管是浅水湾道还是大潭道,都是山道,不同的是,大潭道路宽弯少,而浅水湾道路窄弯多,且比大潭道路途更远更长。

浅水湾道更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正是因为路窄弯多,所以车少。相比之下,大潭道车流要密集一些。从浅水湾道北上到尖沙咀,要过维多利亚港,可以走红磡海底隧道或是西区海底隧道。而从大潭道北上,走东区海底隧道比较近。

张辰暗自盘算了一下时间,按照现在的进度推算,他的车辆会比何潮的车辆至少提前10分钟到达隧道。提前到达隧道就意味着香港段的比试,他胜券在握了。

隧道里面经常堵车,尤其是作为第一条开通的红磡海底隧道,由于1972年即建成通车,车道窄,车流大,经常一堵就是半个小时以上。何潮的车队只能走西区海底隧道,相比东区,绕远至少多出五六公里。

在分秒必争的比试中,五六公里的差距就是胜负的差距。张辰早就做过计算,从赤柱广场到罗湖口岸,有三道线路,一是他们现在选择的东线,总里程近52公里。一是中线,约51公里,一是现在何潮一方所走的西线约57公里。

虽说东线和中线车流量大,但如果提前做好准备,先派车辆打好前站,可以确保一路畅通,会比车少但路长的西线快上不少。张辰之所以出动了十几辆汽车,就是早就做好了预案。

四辆汽车负责在一公里之外开路,将沿途所有可能引发拥堵的隐患提前解决,只要是挡路的车辆,要么别到一边,要么直接骂开,好让后面的四辆汽车疏通道路,保证运送快递的汽车通行。另外还有四辆汽车断后,不让任何汽车超车。可以说,张辰设计的队形,参考了当年香港黑社会老大出行的阵势,既保证了安全,又确保了快速,做到了万无一失。

十分钟后,张辰一方的车队已经领先何潮一方三分钟以上了,张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和周安涌悄然交换了一下眼神。

周安涌很清楚除了万无一失的车队之外,张辰还埋伏了伏兵。万一出现了什么变故,伏兵就会横空出世,狙击何潮的车队,让何潮功亏一篑。

何潮,对不起了,不是我不肯帮你,实在是我和张辰合作得太过密切,没有办法因私废公。我们兄弟之间多年的感情,我很想你取得胜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胜利对你来说也许不是好事……周安涌意味深长地看了何潮一眼,何潮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战况,没有注意到他的眼神。

周安涌心中喟叹一声,何潮,希望你输掉利道快递之后,重新选择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行业,不要再从事落后陈旧没有希望的快递业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快递业在未来的科技时代,早晚会被时代的洪流淘汰。他想让何潮输掉利道,是想让何潮迷途知返,以何潮的聪明才智,可以从事制造、金融、房地产等诸多有未来前景的行业,何必非要被小小的快递行业栓死?

对星辰贸易来说,星辰快递只是很小的一个分支,但对何潮来说,利道快递却是全部。所以快递行业的兴衰对于张辰来说,无关紧要,对何潮来说,却事关生死。因此,周安涌认定他帮张辰获胜,其实是在反面成就何潮。

何潮并没有多想周安涌为何和张辰是同一个团队,在商场上,立场和队形经常变化是常事,所谓形势比人强,不同形势之下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