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曙光初现(第2/2页)

金不换又坚持了两个月,促使他下定决心不怕挨一闷棍也要回到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三成小灵通的突然爆红!

是的,在三成小灵通推出的三个月后,也就是8月时,三成小灵通突然就成为畅销款式,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卖出了50万台,成为了当年小灵通的爆款和一匹黑马,让人无比惊叹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三成的营销手段。

三成小灵通的爆红,缘于江离的一次演讲。

江离近年来醉心于经济学的研究,不断地在内部刊物上发表一些经济学论述,也成功地引起了政商高层的注意。只不过江离和一些专走政治路线的经济学家不同的是,他始终将自己定位于直接服务于企业家和普通百姓的经济学家,因为他很清楚他的不足和缺点,就是高谈阔论的东西多,可以落地的东西少。

空中楼阁的经济学观点,有时会是高屋建瓴,但有时会是夸夸其谈不接地气。很多经济学家讲起全球以及全国的经济形势头头是道,颇有指点江山的气概,但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都是根据大而空的理论以及不真实的数据得出的带着强烈个人主观倾向的结论。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主观立场上固执地假装公正。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有多少经济学家从未有过实践,只知道形而上不知道形而下。经济最终是为了服务普通百姓,普通百姓的消费欲望和动力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江离知道他有许多地方需要向何潮、庄能飞以及曹启伦、周安涌,甚至是刘以授、张辰等人学习,哪怕是良辰美景深圳四哥,他们所从事的生意也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也自有其意义所在。

一个经济学家宽泛的理论学说被验证,并不难,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预言,但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在具体经济事件上的推测被验证,才是最了不起的成就。

江离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可以具体指导一家公司或是一个产品成功的经济学家,他的观点得到了国内主流众多经济学家的嘲讽,认为江离没有分清经济顾问和经济学家的区别,不但混淆概念,还根本不懂经济学的高深。

也可以理解,江离毕竟只是一个中学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关于经济学的学习,更没有一个西方的著名经济学教授的老师,属于自学成才的土老冒,对,连国都没有出过,他要是懂经济,靠卖自家养的鸡下蛋换点零花钱的老太太也都是经济学家了。

对于众多经济家的口诛笔伐,江离并没有反驳,而是继续脚踏实地落实他的研究——如何快速提升三成小灵通的知名度,将三成小灵通打造成爆款产品。

江离坚定的认为,与其空谈经济形势,预测欧美和日韩的经济走向,还不如切实地打造出来一款爆款产品,也是对经济活动如何落实到人性的需求和欲望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于是,在一次深圳召开的重大经济学论坛上,江离在他的演讲环节,就当众抛出了他的理论。他先是论述了他和其他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又强调了他对经济学家的认知以及对社会推动作用的看法,随后话题一转,说到他正在落实的一个项目。

会议的规格很高,记者云集,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曝光机会。按说以江离的知名度,不足以上台演讲,也幸亏郭统用的力荐,再加上余知海的提名,他才拥有了上台十分钟的机会。

江离知道,十分钟对他来说,是生死之战。成,则一战成名。败,则一败涂地,从此再无发声的机会。他精心准备了演讲稿,并且植入了三成品牌的小灵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