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郑王府(第2/3页)

后来郑家老三就加入了革命队伍,起初领兵打仗,后当保卫员,当了保卫员后还领兵打仗,后来还给一号主席当过保卫员,多次救过一号主席的命,1945年之时从重庆杀出来的一号首长还亲笔写了一副《沁园春·雪》送给了郑家老三,要知道据记载的一号主席除了创作这首词亲笔那次之外,也只是在当年十月份重庆谈判时候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送给了柳亚子,其他的就再也没有赠送给别人了。

郑家四兄弟,除了郑家老三加入革命党之外,郑家的老大也同样加入了革命党,只不过郑家的老大加入的是国民党,到了1949年的时候已是国民党的一位重要将领,淮海战役的时候率领一支留守部队拦截国内革命党,郑家老大率领的这支国民党军队硬是将国内渡江大军的两个师硬生生的挡在了长江前,虽说给渡江大军一定的时间肯定能击败这支留守军队的,但当时争的就是一分一秒。

郑家的老三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只是摔了一个排的侦察兵袭击了当时驻扎在大磕山的留守部队,当然,袭击是次要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劝降,郑家的老大却是一个愚忠份子,不肯投降,两个亲兄弟闹翻,同时向对方开了枪,结果郑家老大被郑家老三一枪爆了头,而郑家老三却一点事也没有,郑家老大只说了一句郑家的根在大陆就咽了气,郑家老三哪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再后悔也晚了,痛哭一阵,就率领其带来的侦察兵与当时的第七十九师突击部队会合,突击了国民党的留守部队,没了主将的这支国民党留守军队根本毫无抵抗之力,渡江大军最终胜利会师并顺利通过了大江。

郑家老大用自己的死成全了郑家老三,也成全了郑家,郑家老三在解放之后就卸去了一身的职务,后来死于文化大革名。

除了郑家老大和郑家老三之外,郑家老二和郑家的老四也都不是简单人物,老家老大和郑家老三加入革命党的时候,郑家老四却成为了本地一带的土匪头子,国内的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期间,可谓是土匪横行的时代,郑家老四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直到六十年代才从了良,只不过文化大革名结束后,又成了这一代的恶霸,当时是黑社会横行,郑家的老四在这一带的地位和东北乔老四在东北的地位差不多,文化大革名结束后,郑家老三自然也被平反,其功绩也没被人给遗忘,那些老一辈的开国大将们有的甚至和郑家老三都有过命的交情,何况郑家还有一号首长赠送的亲笔题词,后来虽然严打,治的就是这些恶霸黑社会头子,但郑家老四却逃过了这一劫,逃过这一劫后,也就改邪为正了。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可谓是百废待兴,郑家老四改邪为正之后,就投入了对天中市的建设之中,可以说,天中市的建设,当时的郑家是功不可没的,改革开放以后,郑家的投入自然也取得了很大的回报,天中市的各行各业几乎都有郑家的产业,在天中市,郑家那就是一个金字招牌。

究其这些原因,郑家也就成了这样的奇葩,当年一号首长赠送给郑家老三的亲笔题词也被称之为了郑家的免死金牌。

郑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郑王府,和京城的那些红色家族相比也丝毫不差,相差的只是,郑家的势力只是局限于天中市,从不踏出天中市一步,即便是正当生意也不做到外地去,恪守一地。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些的话,恐怕国家也不会允许这样的家族存在的,毕竟郑家在天中市几乎是一个土皇帝了,就算是有那张免死金牌,但毕竟那张免死金牌的获得者,也就是郑家老三已经去世了,如果还健在的话,还没人敢动,但现在郑家老三已经不在了,那就说不好了,可是一直到现在,却依然没人敢动郑家,曾经有一位京里的大人物在天中市的地盘上差点死在郑家的手里,但逃出天中后,却也只能忍着。

这就要说说郑家的第二道免死金牌了,郑家的第二道免死金牌却是另外一个人带来的,郑家四兄弟,除了老大,老三老四之外,还有老二。

郑家的老二当年却是追随郑家老大,同样加入了国民党,只不过后来被国民党军统局的一位站长看中,将其调入了军统局,成为了国民党的特务,郑家老二和郑家老大不同的是,郑家老二在1946年的时候,暗中投了国共,一直潜伏在了国民党内,后来大部队撤入台北,这位郑家老二也跟着大部队撤退到了台北。

而现在呢,这位郑家老二同样还健在,重要的是郑家老二的后代现在在那边的影响力很大,是统派里面的重要代表,统派也就是追求两岸统一的力量,郑家老二的后代在统派里的话语权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