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逆转(第2/3页)

刘和谦将两人引进办公室,介绍过身份,倒好茶水,便轻手轻脚退了出去,掩上了房门。

“你们两位就是严玉成同志和柳晋才同志?我是久仰大名啊,哈哈……”龙铁军爽朗地笑道。

打从吴秋阳说龙铁军召见,严玉成和老爸就一直心中打鼓。问吴秋阳,吴秋阳也是双手一摊,一无所知。只是告诉他们,昨天王本清、郑兴云和崔秀禾就被召到地区去了,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严玉成更是担忧,莫非王本清又要搞什么名堂?

此刻听到龙铁军爽朗的笑声,心里那七上八下的十五只水桶才算终于安定下来。

“哪里哪里……龙主任,您好……”饶是严玉成胆气甚壮,此时也不免有些失措。

“哈哈,你们可是大理论家,是我们宝州地区的人才呀。”严玉成与老爸顿时暗暗吁了口气。龙铁军这种级别的干部,可不会轻易夸人。如此说法,那是极高的赞誉之词了。

“来,严玉成同志,柳晋才同志,我来给你们介绍……”龙铁军乐呵呵地站起来,指着那位年轻些的干部说道:“这位是中宣部理论动态组的钱建军副组长……”严玉成与老爸吓了一跳,赶忙上前。

“中宣部”的名称确实足够让人头晕好一阵子的。

钱副组长有些矜持起身地和他们握手问好。

“这位你们应该认识,是咱们宝州地区革委会的周培明副主任。”严玉成眼角微微一跳,早听说周培明是王本清的后台,今天却是第一次谋面。周培明挤出一点笑意,伸出手和他搭了一下。

老爸不明就里,还握着周培明的手摇晃了一阵。

“严玉成同志,柳晋才同志,都坐吧。”

“是,谢谢龙主任。”严玉成和老爸在沙发上挨了半边屁股坐下,腰杆挺得笔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龙铁军。

“呵呵,不必那么紧张嘛。”龙铁军和蔼地说道,颇有长者之风。

“请你们来,首先是想和你们聊一聊,关于《论实事求是》的那几篇文章。”说到《论实事求是》严玉成和老爸刚放松一点的心情又陡然紧张起来。那可是周先生执笔的,面对中宣部理论动态组的钱副组长这样的大理论家,可别露馅才好。

“第一篇是叫作《论实事求是》吧,什么时候发的?”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N省日报》头版发的。”严玉成小心翼翼地答道。

“嗯。”龙铁军点点头,显然他是知道的。用眼睛的余光瞟去,就可以在他桌面上看到叠在一起的几份《N省日报》想必就是刊登有那几篇文章的。

“你们两位,是谁执笔的?”严玉成一惊,和老爸对视一眼,硬着头皮道:“是柳晋才同志执笔,我修改润色的。”这倒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虽然老爸的学历不如严玉成,论文字功底,却在严玉成之上。况且老爸是下级,由他执笔,严玉成修改润色,比较合乎常理。

“呵呵,柳晋才同志文字功底不错嘛。什么文化程度啊?”

“龙主任,我是宝州地区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老爸说着,悄悄擦了一把汗。

“哦,师范毕业,难怪写得一手好文章。”龙铁军笑容不减,令得严玉成和老爸大为安心。

“那你们说说,为什么要写这几篇文章呢?出发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原本不好回答,但在隔离审查期间,与向阳县组织部的干部们唇枪舌剑,辩论了几十回,却也不是毫无收获。

“龙主任,我们是做基层工作的,平时在实践中碰到一些问题,试着理论联系实际,渐渐有了一些肤浅的看法,就决定写出来……”毕竟是面对地革委一二把手和中宣部的领导,严玉成不敢像和向阳县的干部们辩论时那么激烈,字斟句酌,回答得极其小心,紧紧围绕着“工作实践”来谈。

这话一出口,就瞥见钱建军副组长微微颔首,心中大定,看来说对路了。

“你们在红旗公社搞的那个‘稻田养鱼’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龙铁军话锋一转。

说到这事,严玉成便轻松一些。终归在“稻田养鱼”上面,没有弄虚作假的嫌疑。

“是这样的,龙主任。我们也就是做一个实践,红旗公社二十一个大队,每个大队养了二十亩水田,每亩放养一千鲤鱼苗和鲫鱼苗,在早稻插秧的之后放养的……”

“可以具体说说吗?”钱建军突然插口,对龙主任点了一下头,意似抱歉。

“好的……”严玉成见龙铁军点头,便详细介绍了养鱼的情况,听说平均每亩收获了五六十公斤鲜鱼,钱建军耸然动容。

“那么多?那投入多少呢?”

“投入不多。也就是每亩的鱼苗花了两三块钱,合共四五十块钱吧。之后社员们抓了些蚯蚓、虫子投放到水田里,都是记的工分,没花现金。”钱建军点点头,在本子上记录下来,朝龙铁军笑笑,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