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周先生的提议(第2/3页)

倒是师母客气了几句。

小舅恭恭敬敬跟先生道谢。

不完全是因为那篇文章,他可是见识过严主任和柳主任在周先生面前的态度。哪还会像在麻塘湾一样,偶尔随着人家背后叫“周癫子”周先生摆摆手,说道:“成林啊,小俊给你出的这个主意不错。但是一篇文章只怕还不大够份量……”我笑道:“伯伯,我前些日子写了篇稿子投到《宝州日报》用的也是我小舅的名义。”在周先生面前,我没有丝毫装模作样的必要,他大约是最了解我“天才”的一个。

周先生笑着点点头,说道:“小俊啊,伯伯考考你……”晕!

孔夫子曰过: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

先生这个“好为人师”的毛病越来越变本加厉了,见面说不上三句话,就来这一招。

“伯伯,要考什么?《古文观止》还是英文?俄文这段时间有点落下,怕是没把握。”我打叠精神准备应付,不过还是先打个预防针,省得挨训。

“不,伯伯今天不考这个。”我奇道:“那考什么?”周先生想了想,说道:“你觉得,你爸爸这次搞的这个征文活动,还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敢情先生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这个事情,想要整出点动静,不打算吃闲饭。

我恍然道:“伯伯,你这就叫‘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这是韩信曰过的话。小舅听得晕晕乎乎的。

周先生笑道:“典故用得不错,略微有点夸大其词……说正事。”

“嗯,光搞一个征文活动,似乎是太单调了点。”周先生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鼓励道:“说下去。”

“可以考虑在全县展开大讨论。”这是借鉴了其后不久将要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可不是我的原创。

“还有呢?”周先生不动声色。

“嗯,还有的话,就要靠伯伯你了。”

“怎么又扯到了我身上?”周先生故作不解,眼里的欣喜之色却是越浓。

“如果能在省报发一个专刊或者发一个系列,那就最好不过了。”周先生哈哈大笑,显然我的思路与他的思路完全一致,稍顷,正色问道:“这些东西,你到底怎么想到的?”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这种炒作的手段,正是二十年后最流行的方式,以娱乐界为最,但政界商界也经常运用,效果挺不错。

我想了想,答道:“我也说不好,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周先生点点头,不再刨根究底。事实上,他自己恐怕也想不出更好的答案,只能以“天才”来解释了。

“要省报发专刊或者发一个系列,有一定的难度,自己要先把声势造出来。这个事情,你回去和你爸爸还有玉成说说,看他们什么意见。”我理解周先生的意思。县城不比麻塘湾,耳目众多,严玉成和老爸的身份也是今非昔比,不能老是跑到周先生这里来聚会。由我带话就比较稳妥。

当晚我就拉上老爸去了严玉成家里。

照例,严玉成家里总有许多客人,解英不在客厅,大约是陪严菲在房间里写作业。

严菲读书很用功,但成绩一般。只不过很懂规矩,人又长得十分可爱,大家都很喜欢她。嗯,这样一个又娇又憨,还不十分聪明的女孩子,长大了要还能保持这个脾性,娶来做老婆是真的不错呢。

见柳主任登门,客人都很自觉地起身告辞。

严家小书房内,关起门来,两位主任认真听我转达了周先生的意思。

老爸兴奋地一拍大腿,说道:“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好。”严玉成也点头认可,不过也有着和我一样的担心:“省报那边,怕没有这么好说话吧?”我看了看严玉成,又看看老爸。

严玉成笑道:“你们师徒俩还商量了些什么,都说出来吧。”我笑了笑,说道:“我觉得,应该请周伯伯去省城跑一趟,和他那位任省报编辑的老同事当面谈谈,或许更有把握。”

“周老师是这么个意思?”

“我的意思。”这话说得老气横秋,不过严玉成和老爸也并未在意。

严玉成微闭双目,沉思稍顷,说道:“现在就去省城,为时尚早。咱们自己先把声势造出来再走这步棋。晋才,你们宣传部的进展怎样了?”

“征文截止日期定在七月三号,也就是后天。基本上两三天时间初审工作就可以有个眉目,复审定稿大约要到十五号左右……”严玉成蹙眉道:“这还太慢了,再加快点速度。”

“嗯。”老爸点点头。

他与严玉成之间,无须任何客套。这么一点头,就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

“爸,一共收到了多少稿子?”

“大约两千出头吧,各种体裁都有,以论述文居多。按照当初文件规定的,每种体裁选前十名,初审也差不多完成了。”严玉成露出一丝笑容:“收获还是不少嘛。等讨论展开之后,就不单是宣传部一家的事情了,要发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我笑道:“主任高见!”严玉成笑骂:“又怎么啦?”其实我并非每次都要调侃严玉成,这么做也是想要造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对加深严柳两家的友谊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