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三朝酒会(上)(第2/3页)

“哎呀,店里走不开……”巧儿犯开了犹豫。她兰心蕙质,对梁国成心里头那点小虚荣清楚得很,也挺想为父亲挣这个面子,店里偏又忙不开手脚,着实有些犯难。

见她眉头微蹙的可爱模样,我笑道:“去啊,为什么不去?生意天天有得做,姐姐可只有一个……我和你一道去。”

“真的?”梁巧喜不自胜,要不是碍着梁国成,说不定又要来摸摸我的脸了。

我笑了。这傻丫头!

梁国成更是乐得嘴都合不拢。柳主任的少爷亲自去喝三朝酒,天大的脸面呢。

“秀菊姐,小青姐,店里的事就拜托你俩了。”梁巧解下围裙,上楼去换衣服。

这里紧挨五交化公司门市部,基本已出了老街的范围,算是新城区。新建的房子,一楼临街的是门面,二楼就是住房。我当初就是看这里住房宽敞才起心租下来的。若单以做买卖的眼光看,老街那边人口更密集,生意只有更好些。

自然,如果向阳县这两年经济发展迅速的话,这里也很快会变得热闹起来。上辈子的记忆中,大约要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这里才成为县城的黄金地段。

梁巧换上一件带红蓝两色小花的白衬衣和一条相同面料的百褶裙,脚上蹬了一双乳白色的小皮鞋,乌黑油亮的青丝瀑布般披洒下来,犹如出水芙蓉似的,清纯靓丽到极点。

这套衣服,是我前几天带她去买的。如今百货公司的服装种类也渐渐丰富多样起来了。

饶是试穿的时候我已经见过一次,我仍然忍不住狂吞口水。

梁秀菊见了,夸张地叫嚷起来:“要死了,梁巧……会迷死人的!”小青姐的瞳孔收缩了一下,扭身进了操作间。

梁国成看着漂亮得不像话的小女儿,咧开嘴就是个傻笑。

梁巧的出现在芙蓉区供销社主任曹斌家的三朝酒会上引起了轰动。

芙蓉区离向阳镇约莫三十里地,紧挨台山区。区公所座落在芙蓉镇。供销社主任曹斌,也就是梁少兰的公爹,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上上下下都逢迎得不错。自打十年前一屁股坐到这个位置上,就再没挪过窝。开始那两年,他自己想挪窝,没挪动,接下来,就再不想动了。五十岁的人,仕途上绝了进步的念头,一门心思只想面团团做个富家翁。

大凡体制内的人,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位置上,呆了十年之久的话,若非特别潦倒落魄,便是特别念栈。供销社掌控着一地的物资流动大权,这个栈倒也念得有些道理。

芙蓉镇与向阳镇之间,每日有四班车往来,上午两趟下午两趟,由此可见芙蓉镇在向阳县的地位颇为重要。我们赶的是第二班车,到达芙蓉镇大约是十一点左右。梁国成这个外公,做得也算敬业,满满挑了一担糕饼、花生、红蛋之类。

曹斌颇为讶异。

他是知道梁家的家底的,原本没指望梁国成会挑来满满一担东西,以为能带点自家种的花生,几个鸡蛋就算是很不错的了。不想梁国成还抖了起来。

其实这个钱是梁巧掏的。或者说,是我坚持要掏的。

自打梁巧去年到利民维修部帮工,每月二十元的工钱,最少要拿十五元回去帮补家用,自己异常节俭。梁经纬提干后,也基本上将每月工资都寄回家来。饶是如此,以前拉下的窟窿太大,一年半年要补上不容易。何况梁家爷爷卧床,每月要用药,固定开支少不了。因而梁家的日子依旧是过得紧巴巴的。蜜蜂养殖是个好门路,无奈时日尚浅,还没赚下几个钱。

眼见梁国成有些下不来面子,我立马掏出一百块钱,偷偷塞到梁巧手里。虽说面包屋的帐都是梁巧管着,我也说了,这钱都是她的。但梁巧实诚得很,除了自己每个月的工钱和店里的日常开支,其他的钱都按时打进存折,一分钱都不曾动过。

事关姑娘家的自尊,我知道这事急不得,要慢慢来。

但凡我亲手给的钱,梁巧倒未曾拒绝过。

见女儿一家伙拿出这么多钱,梁国成很吃惊。本打算要盘问清楚,瞧我背着手,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又将话咽了回去。女儿大了,如今在县城做起了大生意,不再是以前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可怜兮兮的小女孩了。至于梁巧与我的亲密神态,他也瞧在眼里。不过没往心里去,小孩子家家的,在一道亲密一点也很正常。

要让他将一个十岁孩子和男女情爱联系起来,难度有点大。

到达的时候,曹家已经有了许多客人,大多是些三大姑六大姨之类的中老年妇女同志,在曹家堂屋里聊天。曹斌的房子,也建得有些特色,一楼是个八扇(向阳县方言,即堂屋两侧各有四间房子)二楼外边看和一楼一样,内里建的居然是两个套间,和县革委大院常委楼一般的格局,一水的红砖加水泥预制板,外墙还刷了水泥石灰,这样的房子,在芙蓉镇那是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