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三巨头聚会(第3/4页)

唐海天一个县委书记要告五伯这个村支书的状?

“你看啊,我们按照行署地统一部署。走工业立市的发展路线,大家正卯足劲要大干一场地时候,你五伯倒好,不但不加大投资,反而将大笔资金抽调去江口市,不是故意气我唐海天吗?”唐海天虽是开玩笑。言下之意,却也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呢。尽管他并不清楚我对柳家山企业的影响力,但相信老爸多少应该知道一些内情。无论如何,柳家山是老爸的老家,这么重大的事情,柳晋文事先征询一下晋才地意见,再也正常不过。

老爸朝我一笑:“你给唐伯伯解释吧。”又对唐海天说道:“海天啊,这孩子刚从江口市回来,柳家山在江口市的投资情况,晋文支书委托他去了解了一下情况。”唐海天亦是早就领教我的“厉害”的。当下也不奇怪。目光烁烁盯着我。

“唐伯伯,其实这个道理挺简单的。企业要发展壮大,不能老窝在一隅之地,得走出去,多看看外边地世界,眼界才能广阔。若大家都是敝帚自珍,自己钱袋子捂得紧紧地,光指望外边的资金流进来,怕也不现实。”我微笑着说道,瞥了严玉成一眼,见他并无不悦之色,当即又加上一句。

“柳家山今天走出去,既壮大了自己,又给向阳县做了宣传,说不定明天后天,就会有更多地资金和技术涌进向阳县来。”

“小子,这话说得在理。”严玉成出乎意料的夸奖了一句。

“你知道我为什么夸你吗?不单单在于你这个走出去引进来的理论,还在于你将资金和技术并列。工业要发展,光有资金是不够的,技术也很要紧。”

“那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我引用了首长名言。

“唐伯伯,其实我对向阳县的乡镇企业发展,也有一点小建议呢。”

“请讲!”一听这话,唐海天情不自禁客气了一句,倒搞得我有些不好意思。

“我觉得,向阳县现在乡镇企业数目虽然不少,都是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什么不尝试着搞一个或者几个成规模地工业园区呢,就像柳家山一样,将工厂都集中起来,极有规模又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唐海天诧道:“你和小江商量过的吗?哥俩提出来的思路这么一致?”

“啊?江友信也是这么个思路?”这个我却是意想不到。

唐海天点点头,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这个建议好是好,奈何地区不批啊。水田两百亩以上,旱田四百亩以上,批准权限就不在县里了。”我顿时朝严玉成瞪起眼睛。

严玉成一摊双手,很是无辜地道:“别看我,土地使用权不归我分管,都在薛专员手头。”

“这个薛平山,怎么能这么搞呢?”我很是不忿:“党同伐异也该讲究个原则性。”这一回,三位官爷一齐朝我吹胡子瞪眼睛了。虽说是在家里,这个话也讲得太出格了。我不去理会他们责备的神色,小眼睛乱转,一时三刻,便即计上心来。

“他薛平山不批就不批,那也难不住谁!”我大言炎炎。

唐海天苦笑道:“小俊,你不会鼓动我去省里批吧?”这位唐伯伯当真是老实人,脑袋里就只有“组织原则”一根弦,上级不批就只能找更上级!

严玉成却是我的知己,当即笑道:“小子,又有什么阴谋诡计了?说来听听。”

“呵呵,说穿了不值一笑,咱们师法伟大领袖游击战的故智,给他来个化整为零,临近几个乡镇的工业园区凑在一起,不就行了?”三位书记面面相觑。

倒不是我比他们都高明,只是当时的干部,服从性远比后世干部为高。这般“欺上瞒下”的小手段压根就没去想过。而在后世,鉴于国土资源日益紧张,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手续和审批权限,以此控制各地愈演愈烈地盲目开发趋势。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当局和上级政府职能部门联起手来,将土地使用权限化整为零批下去,欺瞒领导地事情,各地屡见不鲜,美其名曰“打擦边球”本衙内不过提前几年将这个“法宝”祭了起来。

唐海天愣了一阵,眼望严玉成,这意思就是要他拿主意了。尽管现在大家都是主政一方的“诸侯”聚到了一起,仍以严玉成为首,唐海天这也是习惯成自然。

严玉成微闭双目,沉思稍顷,缓缓说道:“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终归都是为了工作嘛……”唐海天顿时犹如吃了定心丸,随即眉花眼笑夸我。

“小俊,越来越聪明了啊,看来严书记不招你做女婿还真不行呢!”晕死!

老大,要夸您就夸,后面别来这一句啊!我今晚上可还想和严菲见个面说上几句话呢,全毁在您这“夸奖”上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