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圆滚滚的港商(第2/3页)

“哈哈,钱局长,这位是……柳俊同志,我一位朋友的小孩……”见我猛向他眨眼,陈立有不知何意,估计是不愿意暴露身份,便绕了这么一个圈子。

我如今虽然已经快十六岁了,身形也完全长成了大小伙子,毕竟面嫩。叫人知道柳书记的小孩坐着专车跑来跑去的,不见得是啥好事。

在我看来,老子的官做得越大,衙内反倒要愈加收敛些。盖因身居高位,一举一动,均引人注目,亲人朋友,亦会惹人特别“看重”

“这位是地区轻工业局的钱局长。”陈立有压低声音给我介绍了一下。

“正地副的?”我问道。

对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这一级的大头头。我自然是熟极如流,但地直机关的一把手,人数众多,我终归不是体制内地人,就不是很熟悉了。

“正地。这个肉食品厂,就是他和港商李爱国先生直接联系的。”陈立有说着,又指了指那个穿着西装地。“圆滚滚”的中年人。

好在钱局长听陈立有介绍说是一个朋友地小孩,顿时对我失去了任何兴趣。一刻也不曾多留,只顾陪着“圆滚滚”去了,倒不曾留意我们之间的对话。

“向阳县怎么也掺和这个工厂投资的事情了,不是只签署个生猪的供销合同吗?”我的心思,紧紧盯在“投资”上头。

“啊,是这样……”陈立有正要解释,那圆滚滚的港商李爱国先生开口了。

“陈县长啦。你过来看看啦,这就系我们这个肉食品加工厂的厂址啦,已经准备开工建设了啦……”呵呵,倒是一口正宗香港“国语”与上辈子在沿海地区见到地许多香港老板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来由的让我泛起一种酸楚的感觉。

要我对上辈子的打工生涯充满热爱,势所难能啊!

陈立有对我点点头,意似抱歉。然后走了过去,与李爱国还有钱局长站在一起,展望这一片开阔的工地。那些懒洋洋的工人见来了老板和干部,倒是积极了几分,不再抽烟聊天磨洋工,各自干活去了。只不过仔细一瞧。仍然是出工不出力。

一个破工厂,建了五六个月还在下基脚,确实也叫人很难提得起劲头。

“陈县长啦,这个工厂呢,我们打算投‘鸡’五百万啦,你们县里要和我们签订合同的话,必须先付定金的啦,实在系不好意思啦,要和我们合作地人太多了……”我心里顿时升腾起一股不祥的感觉。

让“合作伙伴”带资建设,这个模式后世倒是经常运用。正是“小马拉大车”以小搏大的惯常手法,也不能说全部都有问题。但猫腻不少。搞不好就会被套住,进退不得。

以小搏大,毕竟是十分冒险的行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轻易掌控。

只是方当一九八五年,怎么就会兴起这般超前的模式?

我努力在脑海里搜索前世的记忆,不可否认,穿越回来将近十年了,前世地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不经常回忆一下,许多事情都渐渐离我远去了。

这于我,到底是幸还是不幸,真是难说得很。

很显然,这一辈子我的生活轨迹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也已步步融入了新的人生历程之中,上辈子的种种,都已渐渐封存在越来越遥远的记忆深处。

人不能总是生活在过去里,这个道理我是明白的。

可是过去,对我而言,不但是回忆,还是一笔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啊。没有这个“过去”这一辈子我焉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和地位?就是一个卑微的草根罢了!

每每夜深人静之时,我都会被这个问题绕得脑仁生痛。

且随它去,顾了眼前再说。

“陈县长,这个肉食品厂建起来之后,每天可以加工生猪2000头以上,山羊300头以上,利润和回报率都系很高的啦,目前有好多单位都已经下了定金,你们县里要入股地话,最少也要投入二十万以上啦,不然我们不考虑再增加股东地啦……而且,我们肉制品厂也会优先考虑和股东单位签署供销合同啦……”胖乎乎的李爱国先生两片厚厚地嘴唇开阖之间,一串串港式国语冒了出来。

对肉食品加工厂,我两辈子都不曾认真接触过,也不知李爱国所言,是否有夸大之处。不过每天加工生猪2000头,山羊300头,相对小小宝州地区,确是大手笔。

陈立有眼望钱局长,钱局长点点头,说道:“立有县长,李先生说的确实是事实,目前已经有八家单位准备入股,包括我们地区轻工业局和青安县政府,都是投入了二十万资金,都已经到账了……”陈立有一听就急了,忙道:“这个事情,我们马上回去和唐书记和刘县长商量一下,应该没问题,唐书记和刘县长都很关心……”我忽然说道:“若是向阳县投资三百万呢,那这个肉制品厂,应该由谁来控股?”我这就是故意捣蛋了,总共五百万的投资额,向阳县一下子投入三百万,岂不是要港商李先生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