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新的同盟(第2/3页)

大宁市除了柳晋才和陶义鸥高配副部,其他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高配正厅的却是很少,只有一两个位置靠前的副书记而已,大部分副职都是副厅级别。

可是……

忽然之间,柳俊想明白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武秋寒调任大宁市或许不可能,如果调任N省却是大有可能!

现任N省人民政府省长张光明同志,就是一年多前从D省常务副省长的位置上调过去的。只不知武秋寒与张光明关系如何。貌似两人之间,也不会有太多工作上的往来。毕竟张光明在D省的时候,是主抓经济建设的常务副省长,与武秋寒这个省城的政法委书记,工作范围没有太多重合之处。

自然,这只是台面上的东西。

私下里,谁知道他们有何种交情。

上次柳俊与严玉成柳晋才密室商谈的时候,就打算在省公安厅长这个位置上好好做一篇文章,把这个重要的职务交给张光明去安排,既牵制了新任省政法委书记的胡为民,又不让上层对廖系过于忌惮。扶持起一个可以与胡为民等人分庭抗礼的“张派”对廖庆开也不是没有益处。身为省委书记,自然要牢牢掌控一省局势。然则怎么个掌控法,也是很有讲究的。

“一言堂”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种,也是最容易惹怨的一种。尤其对于廖庆开这样一个“本地派”书记,很容易引起上层的不安。

不管承不承认,高层和地方的所谓“博弈”一直都是存在的。

在柳俊的记忆之中,上辈子关于一个税制改革的问题,也就是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分流,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推行的,著名的“铁腕总理”亲自下到地方,硬是一个省一个省的谈过去,费了许多唇舌,才算是做通了各封疆大吏的工作,成功改革,将财政命脉牢牢掌控在中央,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中央向地方借钱的境况。

这其中,自然不是谈大势讲道理那么简单,一定还涉及到许多的“条件交换”也就是从那以后,高层才下定决心加大干部交流的范围和深度,避免再次形成“本地派”坐大的现象。

廖庆开具备了在N省搞“一言堂”的条件,只要他想,就能做得到。N省省委十三个常委,严玉成、柳晋才、叶春林,加省委组织部长、省委秘书长,再加上廖庆开自己,就已经牢牢掌握了六票,接近半数了。以省委书记之尊,争取一两张游离票,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问题在于,廖庆开自己不想这么做。

他马上就要退二线的人,要为后来者铺一条宽敞的大道。不要因为自己图一时畅快,结怨太深,导致在他退二线之后,高层对廖系人马进行打压,那便得不偿失。

廖庆开久居高位,绝非那种目光短浅的平庸之辈,深知过刚易折的道理,只有后继有人,才能长盛不衰。

不搞“一言堂”那么利用省委书记的超然地位,居中协调,也是很好掌控大局的一个好办法。廖庆开眼下,就用的这个办法。

便是在廖系内部,廖庆开也是这么摆布的。严柳和组织部长比较靠拢,叶春林与省委秘书长走得较近。严格来说,廖系内部,也分为这么两个松散的小圈子。廖系之外,胡为民一系,而张光明身为省长,自也要有一定的言语空间。

这个还不仅仅是张光明自己的事情,也是廖庆开必须要保证的。

这么说吧,上层将张光明安排到了N省,就有“托付”给你廖庆开的意思。廖庆开若气量狭小,不能容人,那么高层可能调走张光明,另外再给派一个省长过来。还不行,那就再派一个。总之,这个省长位置不可能落在廖系的头上。而你廖庆开也不可能将所有省长都挤走。

给予自己的搭档一定的空间,是政治平衡的需要。省委班子各系相互制衡,谁也不能独大,廖庆开便能稳坐钓鱼台,不必担心局面失控。

因而严玉成提出省公安厅的厅长交给张省长去安排,获得了廖庆开的首肯。

莫非,张光明要调武秋寒去N省担任公安厅长?

柳俊脑海里一冒出这个念头,再联系起眼前这次有点出乎意料的“接见”前后一对应,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柳俊对张光明所在派系高层的情况,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武老爷子是否就是这个派系中的人物。不过料必张光明要调武秋寒过去的话,一定是有原因的。

具体到武秋寒本人,南方市政法委书记是正厅,N省公安厅长也是正厅,但分量不同。毫无疑问,省厅厅长比市局局长要高一个层级,上升的空间也更大。最起码,张光明下一步就可以安排武秋寒进入省政府党组,级别上到副部。日后胡为民若有异动,省政法委书记的位置也是很有希望争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