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两百个事业编制(第2/3页)

团中央第一书记和书记处何延安书记,对这个“支教活动”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有拿N省做试点的意思,一旦试点成功,便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到那个时候,就是韩江离开团省委高升之时,至不济也能外放个含金量更大的实权职务。倘若搞成个虎头蛇尾,结果也可想而知。

所以现在韩江亦等于是“背水一战”而韩江单单叫了他和白杨前来商讨此事,却没有通知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固然是表示对他俩的充分信任,同时也有“共进退”的意思在里头——这个事情,是你俩提的头,可别指望中途开溜。弄好了,大家都有好处,搞砸了,我韩江前途黯淡,也没你们好果子吃。

“书记,看来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啊!”白杨想了想,说道。

韩江双眉微蹙,点头道:“宣传的力度是还小了一点。这样,你们尽快再发一个文件给各大专院校的团委,请他们加大宣传的力度,宣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嗯,好的。不过,韩书记,我觉得还是由我们团省委、省教委、人事厅和财政厅联合发文比较好。这样各个院校的党委也会比较重视……单靠团委一家的力量,有些薄弱。”白杨说道。

“另外,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也要加大。您看,是不是您亲自出面,向省委宣传部求援,请他们大力支持?”

“嗯,这个建议可行。我明天就去拜会一下省委宣传部孔部长,请他支持……哎,柳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韩江目光望向柳俊。

柳俊微微挺直了身子,说道:“韩书记,白部长,宣传力度加强当然是很正确的决策。但是怎么宣传,宣传什么样的主题,也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光是号召奉献精神,怕是不大够呢。”韩江和白杨一齐问道:“譬如说呢,谈具体一点。”柳俊笑了一笑,平缓地说道:“现在的人都很现实,说白一点吧,就是比较功利。俗语都说‘无利不早起’,我们竖立的典型不够啊。就一个易寒……而且,易寒眼下的处境,老实说,也并不怎么令人羡慕。去年年底倒是提了宁北县七岭冲中学的校长,但是这个七岭冲中学,太偏僻了。这样一个中学的校长,地位可能还不如城镇中学一个普通的教师吧?叫人产生不了向他学习的冲动啊……”韩江和白杨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易寒大学本科毕业,如果进入机关的话,起步就是股级,这都三四年了,还是股级,连个副科级别都没有给人家解决,光是涨了一级工资,宁北县也忒小气了些。白部长,你该给石重县长提个醒了。教委那条线是他管的,都是团省委出去的人,该配合工作的时候还是得配合工作的。”柳俊说道。

这个醒,你去提最好!

白杨心里说道,自然不会宣之于口。

柳俊的老子是大宁市委书记,石重这些人消尖了脑袋都想往跟前凑,事实上也确实不乏其人,走不通柳书记的路子就想走柳衙内的路子。可惜柳衙内可不是他们认为的那种年轻纨绔,光有身子没有脑子的人,轻易哪肯让他们“上船”如果柳俊给石重提一嘴,易寒的副科级待遇倚马可待。

只不过这是团省委的公事,柳衙内如果这么做就不合规矩了。

无端端的,为什么要欠人家一个人情?

官场上的人情,是一定要还的,除非极亲密的关系,否则没有白白帮忙的道理。

“石重是什么人?”韩江问道。

“以前学校部的副部长,您到任之前,他调到宁北县当了副县长,分管教育那条线。”白杨言简意赅地答道。

韩江点点头:“那也算是团省委的老同事了,易寒既然是省委点名要竖立的典型,又是华南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解决个副科待遇完全应该。等会我和晓波书记通个气,请她和石重联系一下吧。地方上的同志,也应该支持团委的工作嘛。”韩江到任之前,池晓波就已经是分管学校部的副书记,而且是前任学校部部长,石重该当是她的老部下,由她出面很是合适。而且也应该有效果。

柳俊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谈笑之间,就为老校友争取到了一个副科,也算是对易寒和张晓曼的一个帮助。

对这两位同学,柳俊是很看重的。

“小俊,你的话还没说完呢。”白杨提醒道。

柳俊便是一惊,而韩江则略略有些诧异的望了白杨一眼。盖因她那声脱口而出的“小俊”白杨自己反倒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敢情这是在韩书记的办公室,不是在白部长的办公室。

白杨却也了得,虽然叫“错”了,亦是面不改色,装作没事人一般。

心里头自是有些忐忑。

当此之时,柳衙内自然要为白大小姐遮面子,赶紧接着说道:“还有一个就是,竖立的典型不够,说服力不强。不要说易寒上这个副科,就是上了正科哪怕是副处,也是独木难支大厦。主流媒体也好,各院校的内部宣传体系也好,总不能只宣传易寒一个人吧?大单调了!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再挖掘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才能产生‘规模效应’。”不知不觉间,柳俊用上了“经济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