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9章 柳俊与汪国钊的高下(第2/2页)

“兴平,治国先治吏。原南市的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思想观念也很陈旧。这才是原南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作为市委书记,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方面,认真的思考一个方案出来,逐渐的将这个不合理的干部结构消除掉,逐渐的将大家的思想观念改变过来。这是你最大的任务。只要把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具体的经济建设,不愁抓不起来。集众人之智,最大限度的发挥团体中每个人的力量,是一把手最应该关注的大事,也是检验你个人能力的标尺。”柳俊双手背在背后,一边缓步前行,一边不徐不疾地和吴兴平做倾心交谈。

吴兴平嘴里连声答应,脑袋里翻江倒海。

瞿浩锦离开A省之后,吴兴平私下里与汪国钊走得比较近。不是因为汪国钊平易近人,而是因为吴兴平觉得汪国钊有本事,不但是经济建设的强人,官场权谋手段更是了得。吴兴平希望能够经常得到汪国钊的指点。

汪国钊也确实没有令吴兴平失望,私下相处的时候,时常会点拨吴兴平几句。虽然每次均是语焉不详,点到即止,吴兴平还是悟出了很多道理。一些看上去乱糟糟的事情,经过汪国钊轻轻一点,似乎就变得简单起来。拨开云雾见青天了。

除了汪国钊,柳俊是吴兴平又一个佩服的人。只是双方“阵营”不同,吴兴平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和柳俊的距离,不敢和他走得太近,至于说到请教,更是不会了。

然而今晚上,柳俊平缓地给他说的这一席话,却在吴兴平心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恍惚之间,吴兴平见到了另一番天地。如果说,汪国钊每次给他的指点,都只能归结到“术”的范畴之内,那么,柳俊这一番话,就是“道”是他在立身官场的根本所在。

柳俊明白告诉他,一把手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明白了这个道理,吴兴平的思想境界,立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从来没有主政一地经验的吴兴平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兴平,就具体的经济工作而言,原南也不是没有优势的。原南最大的优势,就是充足而且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把这些人全部组织起来,输出去,以前是可行的。但是现在,可以不必这样了。沿海,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城市,现在都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境。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会再出远门打工了。所以,你要在这个方面多开动脑筋,争取把沿海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一些到原南来落户。这样,不但解决了财政收入的问题,也解决了很大的就业问题。这一点,省政府会给你们一定的支持。就是我个人,也能给你们牵线搭桥。承接沿海城市的产业转移,可以作为你们下一步经济建设的重点来抓。”

“是,省长,我记住了。”吴兴平恭谨地答道。可以听得出来,他的恭谨是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