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调研(第2/3页)

要让钱书记在心中竖起一个大拇指,这是许多领导梦寐以求的事情。

陪同钱书记的省市官员见到书记主动要在城关镇吃饭,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运气好到无边。

前来调研的领导们共有两桌,加上随时记者、司机等,不超过三桌。伙食团每天都要有十来桌午餐,多增加三桌完全没有问题。

为了确保安全,并且让领导吃得开心,王桥就亲自到伙食团去安排午餐。

他有意离开会场也是另一种考虑,调研已经结束,自己若是坐在钱书记面前,不停与钱书记说话,这将置市县领导于何地,干脆借着准备午餐,离开了会议室。

到了厨房,他将几位厨师叫到一起,讲了视察领导要在伙食团吃饭的事情。

伙食团知道来了大领导,有点紧张,道:“王书记,我们这些菜都是机关干部午餐用的,没有什么好菜,用来接待客人得不得行哟。”

王桥道:“你们把大领导想得太高大了。只要是人,都会有一颗妈妈培养出来的胃,所以,越是地道的家常菜越能赢得客人的心。今天就是看你们本事的时候,打起十二精神,发挥十二分水平,利用现成的材料,做三桌家常菜风味的桌席。不要追求高档,把味道弄地道。当然,实在缺材料,十分钟以内能送来的,可以马上打电话。”

王桥当惯了领导,鼓动人的水平还是挺高的,加上他在城关镇素有威信,又与大师傅们关系良好。所以,他作了动员以后,大厨师们都精神抖擞,聚在一起紧张地讨论菜品。他们各自都有最擅长的,在这个关键时刻,都想显摆出来让领导吃了高兴。争论一番以后,大家作了协调,定下了每桌十二道各自最擅长的菜。

菜谱定下来以后,厨师们或打电话,或备料,厨房就忙碌起来。

王桥正准备离开,一位随行的干部和县委副书记牛清扬一起走了过来,随行干部道:“首长饮食要有卫生防疫部门来检查,等检查过了,动作快一点,下午还有安排。”

牛清扬对随行干部道:“杨处,卫生部门的同志在县委招待所,两三分钟就过来。”

随行干部道:“一定要确保安全,事关首长,马虎不得。”

随行干部说话时也很和气,可是话里透露出来的自上而下的“味道”还是很明显。

王桥也理解这些随行干部,只是暗自觉得这种做法未必就是钱书记的本意。

一位厨师走过来,道:“王书记,今天厨房收到一条尖头鱼,还是你来弄。我们几个做的尖头鱼都不如你们做的好吃,你操不操作。”

牛清德问道:“你会弄尖头鱼?”

王桥道:“以前在旧乡练出来的本事,这一道菜下过好几年的功夫,算是一招鲜。”

牛清德征求随行干部杨处的意见,同意由王桥来煮鱼。

十二点,准时开伙。

钱书记走进伙食团便闻到浓浓的消毒味道,便背着手四处转了转,见到有专门配有消毒的洗手液,墙上还有非典期间管理须知。

在通风良好的单间只有六个人,全是省市县的主官,其他两桌都在另外的房间,这也是防治非典的人流分散原则。

当王桥亲自端着散发着异香的酸菜尖头鱼过来时,介绍道:“这是昌东特产尖头鱼,人工还没有繁殖,今天伙食团恰好收到了两条。这是我的手艺,请领导品尝。”

钱书记尝了一筷子,赞道:“还真不错,味道鲜美。小王啊,你是什么学的这门手艺?”

王桥道:“我爸是乡村教师,住家附近就有一条河,河里产尖头鱼。我从小就在河边长大,学的家传手艺。”

“就凭你这个手艺,走四方都饿不着。”钱书记平时为了控制血糖,吃得不多,遇上可口的菜,最多两筷子,今天的酸菜尖头鱼确实味道巴适,就接连吃了五六筷子。

王桥正要退出房间时,钱书记突然问:“刚才小王说是农村人,你参加工作是当兵,还是读书?”

王桥留了短发,个子又高,加上在隔离区天天打球,晒得黑,所以钱书记有点拿不准是转业干部还是读书出来的。

王桥道:“报告首长,我是山南大学毕业的。”

邓建国补充了一句,道:“小王是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

钱书记多吃了酸菜尖头鱼,就不肯多吃其他肉食,只是吃蔬菜。城关镇伙食团的蔬菜向来新鲜,又是纯粹家常味,十分可口,特别是一道油渣炒莲白,让他吃了两筷子。

放下筷子时,钱书记道:“今天这桌菜很好,不贵,又可口。有两道菜值得表扬,一道是酸菜尖头鱼,难得的鲜美,另一道是油渣炒莲白,这是当年我母亲喜欢的菜。那时肉食紧张,能吃点油渣都是无上的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