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败兴而归(第2/3页)

“一个西,一个东?”

司机无意间说出的话却让李逸的脑海中翻起了一片惊涛骇浪,因为他忽然想起了一个可能,一个很可能就是事实真相的可能。

阳咸在西,兵马俑在东,而他们昨天去的培训中心则在南边,这三个地方都有兵马俑,那么,会不会在北面也有一个?而这四个方向的正中间,他们拱卫着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秦始皇陵?!

“行,500就500,快开车吧!”

李逸掏出手机,打开百度地图,找到了兵马俑的位置,然后又找到了培训中心和他现在所处的位置,默默的看了一阵,慢慢闭上了双眼,或许,这个谜底很快就要揭开了!

阳咸距离兵马俑所在的地方差不多有70公里,不过走绕城高速的话,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不到一个小时,李逸他们就赶到了秦始皇陵所在的潼临区,买了门票,两人先走进了兵马俑博物馆。

“这里的布局,差别很大啊……”

绕着兵马俑逛了一圈,一个新的疑团又自他心底升起,这个地方不但布局和他之前看到的那两个组团有差别,兵俑形象也更加的丰富。而且,1、2、3号坑功能的区分也更加清楚,不像之前那些,就是简单的队列,这又是怎么回事?

带着满腹的疑问,李逸直奔封土堆,他要看看,封土堆下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秦始皇陵包括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两个部分,经过历代的破坏和时间的侵蚀,目前地面部分只能根据史料还原,不过据说埋藏着地下宫殿的封土堆虽然面积减少了一半还多,但却从未被人盗掘过,如果这里真的是秦始皇的陵墓,他一定能看出来点什么。

现存的封土堆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小山包,形状并不是很规则。但据测量,其底面积接近12万平米,周长接近1400米,应该是由三个大小不等的四棱台几何体堆砌而成。

封土堆顶台的高度约为52米,封土堆之下,根据目前测量出来的数据,应该还向下深挖了差不多35米到40米左右,而秦始皇的地宫,就位于封土堆的正下方,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其墓室,则位于地宫中央,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如果这些数据都没问题的话,这也就是说,以李逸目前透视的距离,这里即便真的是秦始皇的陵墓,他也看不到秦始皇的墓室,而且,如果角度不对,运气不好,甚至连地宫都看不到痕迹!

站在封土堆前,看着介绍封土堆资料的黑牌子,李逸只觉得一阵阵的蛋疼,修个墓而已,用不用搞得这么夸张啊!

摇摇头,他抬脚踏上了直通封土堆顶的水泥阶梯,既来之则安之,先试着看看吧,万一这里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陵墓所在地呢?

开启透视,李逸一路留意着脚下,一路顺着石阶往上行。然而,随着石阶一级级的抬升,他的心却越来越沉,这尼玛,果然是看不到吗?

一步一步往上爬,眼看顶台在望,李逸的心也沉到了谷底,果然,什么都看不到!

站在顶台上,环视了一圈秦始皇陵的风光,他郁闷的几欲仰天长啸,尼玛啊,透视60米,居然看不透一个2000多年前修建的帝王陵,这委屈你让他跟谁说去?!

“走吧,收拾东西,回燕京!”

咬牙切齿的瞪着封土堆发了一阵呆,李逸恨恨的转身离去,奶奶的,秦始皇你个小妞给老子等着,等老子透视距离长到100米再来光顾你,到时候不把你个老小子看光光我就跟你姓!

心中虽然发狠,但实际上,李逸却有点沮丧。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不是意外的碰到了那块巨大的难以想象的陨石,他现在能够透视的距离应该还在一米以下挣扎,即便增长,也只能以厘米计。而要想看到封土堆下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地宫,有又是什么样,除非另有奇遇,否则,他这辈子也就只能像是其他游客一样,去模拟地宫里耍耍了。

这踏马都叫什么事啊!

回到酒店,李逸先是给秦川打了个电话,得知九霄环佩琴若想彻底修好,起码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也就不再想这件事情,直接买了几张折返燕京的高铁票,登上了北行的列车。

车上,他又和何冲联系了一下,何冲告诉他,第二次进山采玉的时间已经确定,就在五天之后,李逸需要提前两天赶到和田,适应当地的气候,顺便准备进山的装备。

当天晚上,李逸他们就赶回了燕京,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那幅王重阳的画像,用刀挑开画轴的堵头,将其中那幅缂丝作品拿了出来,受了这么大的憋屈,总要找件宝贝来安慰一下吧?

作品打开,果然是一幅长春子丘处机的布道图,画面上,不但丘处机、成吉思汗两个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就连蒙古包内的各色摆设都描绘的清清楚楚,而作品右上角的题跋,则说明白了这幅作品的来历,这正是根据黄公望所作的《真人布道图》转化而成的一幅缂丝,而它的用途,则是敬献给全真教成立一百周年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