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三体白氏诗吾庐篇》(第2/3页)

检查了一下纸张,发现并非做旧之后,李逸悄悄开启了鉴灵牌,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这幅作品,怎么卖?”

“十万,十万欧元,先生,您要知道,这幅作品虽然是佚名,可是这首诗却非常出名,这是……”

这会儿古董展区的客人很少,而李逸更是这家展位的第一个客人,因此工作人员表现的很是热情,甚至恨不得直接用华语将这首《吾庐》朗读上一遍。

“OK,OK,十万欧元是吗?我买了。”

看到李逸二话不说就掏出了带有银联标志的信用卡,工作人员愣了一下,随即冲着他竖起了大拇指。华夏人果然有钱,十万欧元买一篇不知道作者是谁的作品居然连眼都不带眨一下……不对,还是说,他认出了这是谁的笔迹?

不过,就算是他认出了这是谁的笔迹也不关键,因为他的任务只是按照老板的定价将东西卖出去,更何况,两人已经谈好了价格,他才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猜测而失去自己的信誉。

“先生,现在您能告诉我,这篇书法究竟是谁的作品吗?”

收完钱,开好单据,工作人员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哦,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觉得这篇书法确实是一件古董,请问,你这里还有其他的来自华夏的古董吗?”

李逸很是厚颜无耻的隐瞒了事实的真相,不过他自己当然不会这么认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这是在助人为乐,否则让这人知道他这么便宜就把一幅日本人哭死哭活都会弄回去的“国宝”给贱卖了的话……

这种残忍的事情,他这么善良,又怎么做得出来?

“当然,我们当然不会只带这一件华夏古董……”

那人一边说着,一边又拿出来了一个镜框,

“这一篇,要比那篇稍微贵上那么一点……”

李逸眉头一挑,他已经认出来了,这竟是《三体白氏诗》中的《梦行简》,只不过这首诗通篇都是草书,难道这是它标价会稍微贵点的原因?

“又是一篇佚名的书法啊……”

李逸意识到刚刚可能是有点太急切了,所以决定这篇书法要讲讲价,拿捏一下姿态,反正这附近就他一个客人,也不怕被人给截胡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开启鉴灵牌,想要验证一下这幅书法的真伪的时候,鉴灵牌居然给出了一个让他有点目瞪口呆的结果,这篇字,竟是来自清朝一位不知名的人士仿王羲之笔迹所写!

摇了摇头,李逸将镜框还给了工作人员,日本的书法家他不熟悉,华夏的书法名家他还是知道的,这幅字虽然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只不过相对于它比十万欧元还要贵上那么一点的价格,就没必要去收藏了。

“哦?”

看到李逸将镜框还了回来,那名工作人员也愣了一下,因为根据他们公司鉴定师的鉴定,这幅字和刚刚那幅,应该出自同一人之手,只是这家伙,刚才那幅二话不说就买了下来,这幅怎么只是看了两眼就还回来了呢?

“还有吗?”

李逸看到那名工作人员有点莫名其妙,不由微微一笑,这样折腾一下,就算是有什么疑心,也应该都被打消了。只不过好可惜,如果这幅也是小野道风的作品,哪怕就是贵点他也愿意买啊!

“哦,书法作品没有了,还有两幅水墨画,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那人从工作台后拿出了两幅卷轴,一边打开,一边说道:

“这一幅是清代画竹名家金农的《墨竹图》,还有一幅是清代画家谢荪的《青绿山水图》……”

“哦?”

李逸眉头一挑,流露出一副感兴趣的模样,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虽然其书法的成就更高,但绘画作品也很有收藏价值,尤其是他画的墨竹,风格虽然和郑板桥不同,倒也当得起一代名家之誉。

至于谢荪,则是与龚贤、樊圻等齐名的金陵八家之一,只是其作品传世极少,这幅如果是真迹的话,收藏价值还要在金农的《墨竹图》之上。

仔细的检查过两幅作品,李逸又支付了38万欧元,将这两幅作品收入了囊中,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级别的展会上居然还有机会捡漏,而且还是一个大漏,那么,接下来还有没有机会呢?

接下来的几家,都没有华夏的古董,而他们展出的那些物件,李逸虽然每件也都用鉴灵牌验证了一下,却没有发现一个可捡之漏,只好遗憾的摇摇头,接着往下看去。

又走进一家展位,李逸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不由微微一笑,冲田君,希望你这里,还有我能看上的东西,否则的话,你只怕是要到华夏去找我了!

冲田的展位不大,却被分成了三个区域。一个区域展示的是日本当代艺术品,另一个区域展示九谷烧瓷器,还有一个标着亚洲古董的区域,则放着几件来自华夏的古瓷,还有两件木雕佛像,看起来有点像是印度木雕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