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我已经建好了(第2/3页)

“不过说实话,超高速列车,就算是做实验,恐怕前期投入也不低,虽然我知道你不差钱,但是这种项目,我想我这边应该能够给你拨点款的。”陆振国道,“你现在问起来,是打算开始进行了?要我这边出多少钱?”

超高速列车,有很多的方案。

目前来说,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磁悬浮列车了。

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运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剩下的两条是日本和韩国的低速磁悬浮),国人熟知的魔都磁悬浮项目,长不到30公里,只需要8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跑到,时速达到惊人的430公里,它本来是魔都和隔壁省共同筹划的一百余公里磁悬浮项目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各种争议,一直迟迟没有通过验证,后续计划就没有办法继续。

但仅仅是这30公里的路段,造价就高达110亿,平均每年亏损数亿。

而事实上,当速度提高到四百多公里时,列车面对的最大阻力,已经不再是铁轨的摩擦力,而是空气阻力,所以磁悬浮超高速列车,有点穷途末路,它的改进型,就是马一龙在力推的真空管磁悬浮超高速列车了。

这种设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理论设想,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将其变成现实。

不过陆振国向来觉得,很多东西不验证一下,是不知道有没有缺陷的,一些投资就算是会赔钱,也值得去尝试一下,很多成果,都是在这个验证的过程中取得突破的。

所以他问南冥要不要支持。

然后他就听到南冥道:“不用了,因为我已经建成了。”

“你建成了?”陆振国一愣,“在哪里建的?就是你之前说的在研究所的下方吗?建了多长?十公里?”

“从青阳到东滨市,全长312公里,正好做青阳大学的校际班车。”南冥道。

“咔嚓”一声,陆振国失手就把自己的手机,丢到地上去了。

……

尚方是青阳大学一位普通的讲师。

在青阳大学当讲师,已经有两三年了,是青阳本地人。

虽然经过了海外留学镀金,但尚方其实是一个恋家的人,所以在学业结束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就回到了老家青阳,陪伴年龄越来越大的母亲。

不过在青阳呆了两年之后,他所在的院系,就整体搬迁到了东滨市,尚方就不得不随着一起改变了工作地点。

尚方属于老来得子,父亲早逝,母亲年龄大了,他一个小小的讲师,又人微言轻,就算是对搬迁颇有微词,也不能说什么。以现在各大学校的政策,他就算是离开青阳大学,也找不到更好的学校了,所以他不得不开始了两地奔波的生活。

每个星期,他都会买好火车票,坐上四五个小时的火车,回到青阳,陪母亲几天。

每周如此,来回的路上需要消耗十多个小时,尚方把这十多个小时,称之为“死一般的折磨”。

在整个青阳大学,像他一样的教师和学生,还不知道有多少。

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大概就是为了生活、工作而奔波时,那把生命都浪费在路上的体验了。

像青阳这种城市还好一些,毕竟稍小一些。到了京城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很多人过着朝五晚九的生活,早晨五点起床去上班,坐上两三四五个小时的车,到达工作的单位,然后晚上再乘坐两三四五个小时的交通工具,回到自己的家,和妻子、儿女见上一面,洗洗刷刷就睡觉了。

有些人甚至戏称说,家就像是个旅馆,不过是个睡觉的地方,反而没有在路上的时间长。

而现在,这些逃离了超级大都市,来到这种二线城市发展的学者、知识分子们,也开始感受这种痛苦了。

青阳大学的搬迁,虽然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但首先就割裂了很多人的生活,伤害了很多人的感情,产生了诸多的隐患。

好在,大学的教学任务还是比较少的,教授、讲师们大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但也有海量忙得发疯的科研狗,因为科研任务太紧,一个月、两个月都没有时间回来一次。

懒神科技自然可以买下大批房产,把他们旗下的人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但是整个青阳大学那么多的教职员工,就连懒神科技都没有这个能力将他们安置下来,当然,也没有这个义务。

而绝大部分的教职员工,其实也没有经济实力,在同样寸土寸金的东滨市,为自己安排一个全新的家。

他们只得不断来回奔波,感受着“地狱一般的十个小时”。

突然之间和自己的生活完全隔离,完全割裂,和自己的父母、亲人、儿女从朝夕相处,变成了节假日见面,这种感觉,本来就已经很痛苦了,更不要说为此而承受的额外生活与时间成本。

好在东滨市和青阳之间有了高铁,但高铁次数少,从车站到车站的时间,也很是折磨,计算下来,在路上的时间,一来一回,还得十个小时,依然是痛苦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