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分化(第3/4页)

两个女兵在前面,杨帆他们三个在后面,张思齐和周颖一左一右的,对于杨帆来说也是个不错的结果,可以享受一下左拥右抱。这辆车子配了GPS定位仪,一个女兵拿着地图,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回头问:“首长想去哪里?”

这个称呼杨帆很想纠正一下,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张思齐明显是研究过的,笑着说:“听说有个龙嘴湾,地方也不远,那里的景色不错。”

赵越就算在家,也难得有休息的时候。坐在书房里的沙发上,带上眼镜赵越正在仔细看着杨帆递上来的报告。从阮秀秀口中知道,这份报告是杨帆亲笔手书,赵越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就更强烈了。

这年头当官都,啥事情都有秘书来做。有几个人能写这么格式工整的报告?

仔细的看完之后,赵越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党校的学习的事情,一眼就能看出是一个幌子,其目的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赵越没想到,杨帆居然用了这么一个巧手,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温和,骨子里蕴含着一种气势。

“好手段!”赞了一声后,赵越站了去来,原本还担心杨帆上任之后海滨是会持续动荡一阵子,现在看来担心都是多余的。这一招釜底抽薪太厉害了,先弄一批死硬分子到党校里呆着,剩下的分化利诱,还有不听话的,再往党校里一塞。等这些人学习结束了,回到局委里面,估计也被边缘化了。

这种手段,在官场上并不新鲜,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搞,倒是不常见。赵越自然清楚本地人的特性,也清楚大棒加胡萝卜的威力。从这份报告里就能看出来,杨帆和曹颖元之间,进行了一次交易,或者说是合作。

海滨市还缺一个政法委书记和一个常委副市长,这两个人选一直是赵越在考虑的问题,怎么把海滨市的班子搭起来,尽快的恢复一个正常的营运,赵越为此花落不少心思。现在看来,市委书记的人选让人很满意,从这份报告就能看出杨帆在政治上成熟。完全没有一般年轻一把手那种外露的霸道,更不需要担心他和曹颖元之间会搞的很僵。

郝南的一番苦心,看来要化为泡影了。杨帆应该是看出郝南的居心不良,所以在处理和曹颖元的关系上,采取了先予后取的态度。

“同意!请转有关部门!”赵越在报告上签字之后,不觉微微的一笑,拿起电话给江上云打过去说:“老江嘛,有点事情和你商量一下,到我这来吧。”

……

可以玩的东西很多,可惜张思齐身体不方便,杨帆也只能陪着一起走走,即便是这样,后面还跟着两个。周颖撒欢似的,又是潜水又是开摩托艇的,玩的是不亦乐乎。

四处走了走,张思齐又累了,找个休息的棚子坐下,喝着冰凉的椰子水,看着不远处热闹的海滩。

来到海滨市之后,沈宁最大的感受就是体重在直线的下降。最初安顿的忙碌结束之后,沈宁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甚至带着抵触性的团队。这个情况实际上来之前沈宁就预计到了,只不过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

天涯人有着独特的方言,本地人在一起说上几个小时,沈宁也听不懂一个字。六个副局长有五个是本地人,唯一一个不是本地人的副局长,还是从省城下派的张鹤。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观察后,沈宁看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整个海滨是公安局,7成以上的本地人,尽管他们相互之间也存在矛盾,但是相同的语言使得他们在面对沈宁这个外来户的时候,还是基本抱着相同的抵触态度。

所以,沈宁一直在等,等杨帆这个坚固的依靠来到。现在杨帆终于来了,所以沈宁也开始动了,甚至是迫不及待的动。滨海市的政坛动荡,对于公安系统而言不算太大,前任局长衰一点被卷了进去,其他人居然没事,这一点让沈宁多少有点意外。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前任局长的为人似乎比较独。

张鹤接到沈宁的电话时,多少有点意外。作为从省城下派的干部,他的处境并不太好。四十几岁的人了,混到现在还是个副处,在滨海市公安局里还是个配角,主管的都是市区周边一些镇派出所,另外还兼管工会。问题是,公安局的工会这个部门,一年到头几乎都是啥事情都不要做的。

张鹤是天涯省成立初期来到天涯省的干部,那个时候叫人才引进。从当初的一个青年警官,到现在过去20年了,张鹤最大的成就是从一个副科爬到了副处,十年爬一级。当年初到天涯的时候,张鹤也曾经风光过。不过现实这个东西非常的残酷,五年前欣赏张鹤的省厅领导退休后,张鹤就开始走背运了,前额的头发也开始急剧减少。

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走进喝早茶的酒楼,看见沈宁一个人坐在一个位置上时,张鹤微微的顿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