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顺势而为(第2/3页)

……

本来《葱花的爱情》上映,郁伯俊是不准备办什么首映式的。他起初的计划,就是在郁氏影业下属院线在顺天府这边的一家龙头影厅,邀请一些朋友过来一起看看,再邀请一些知名的影评人,也就可以了。

这部电影报名了戛纳,但没入围,郁伯俊也就干脆熄了拿奖的心,直接把它放到暑期档结束之后的十月末上映。

小众文艺电影嘛,不可能跟那些商业大片肛票房,即使放到影市的淡季上映,也拿不到太多的上映画布,只能靠长线慢慢的卖,所以,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而他跟李谦商量,本来的打算,是等到片子上映一段时间了,再慢慢把自己要退出四大美人乐队的事情给透漏出去,不想惹什么太大的风波。

可是他没想到,自己虽然只唱了两年的歌,而且还是在乐队里做一个吉他手而已,实话说,刚组成乐队的时候,他的吉他生得很,很多和弦都是曹霑反反复复教出来的,但现在要离开了,却居然有那么多歌迷不舍得他走,纷纷挽留,他一个小小吉他手的离开,居然能在国内歌坛掀起那么大的风浪。

大家又一次聚到一起喝酒的时候,第一次的,他居然哭了。

而且哭到稀里哗啦。

再一次回想起相识相交的这几年,回想起一起做乐队的苦与乐,大家在一起说着说着,笑着笑着,他的眼泪就忍不住了。

现在好了,《葱花的爱情》未映先红,本来很多院线表示只能看在你郁少的面子上,豁出去赔钱,象征性给你几块画布的,现在都纷纷表示,考虑到你郁少强大的号召力,我们决定给你翻两倍的画布!甚至不少人还埋怨:老弟,咱们认识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你有那么好的宣传办法,为什么不早说,想看着哥哥前倨后恭的出丑是不是?不够意思了啊!

郁伯俊哭笑不得。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好顺势而为。

那么多歌迷表示要去支持一张电影票了,你总不能让人家想买票都买不到吧?那么多歌坛的明星都纷纷表示只要拿到请柬就一定去捧场了,你总不能装听不见,连张请柬都不给吧?

所以,他只好安排人紧急联系,拿下了顺天大剧院附属第一剧场的包场,准备借助那里那间可以容纳高达近八百人一起观影的大影厅,来举办《葱花的爱情》的首映式——是的,本来计划中没有的首映式,已经不得不办了。

歌坛的、影坛的熟人、朋友,再包括一些本来就在计划中的知名影评人,再加上要跟四大美人乐队的歌友会联系,赠送一部分票,邀请一些热心歌迷过来捧场,当然,也少不了明湖文化歌迷总会的一部分赠票。

作为好朋友,曹霑、李谦、王怀宇,还有才刚从国外回来没几天,还没歇过劲儿来的廖辽,都脚前脚后的跟着他忙活,张罗着布置和安排首映式的一切。

到最后,李谦甚至还特意拿出五十张票,亲自跑回顺天电影学院去,老院长、老主任,过去教过他课程的老师和老教授们,都成了他的派发对象,一再热情地邀请这帮平常不怎么说话,但只要开口说话,就必然在影视圈有一定影响的老师们过去参加首映式、看一看。

本来呢,按照郁伯俊过去的口碑,和他所走的那种“肤浅庸俗”的路子,顺天电影学院这边不少的教授老师们,大约是不怎么愿意去给他捧场的,不过有李谦的面子在,这小子这次又那么乖,一副求爷爷告奶奶的模样,就算是平常很难说话的几位老教授,也都点了头,答应过去看看。

当然,有几位老头子说话硬得很:看是看,要是不好,可别怪我开口骂!你要是怕我开骂,干脆收回去,别请我!

李谦苦笑,但还是要请。

这些人物,只要去了,对于郁伯俊来说,就是面子。哪怕后来骂个狗血喷头,那也可以被理解成是长辈的关爱,理解成是一种对后起之秀的提携和督促。

说票房、说影响力,这帮人对国内的影市而言,几乎没什么影响力,但要论起学术地位,哪怕是牛逼到刘承章那个程度,哪怕是国内电影导演三大咖的秦渭、赵美成和杜维运,也不敢小瞧这帮老先生。

艺术这个圈子就是这样,你手里捏着票房,固然是一种发言权,但绝对称不上权威,甚至你手里握着权力,也照样有的是人不鸟你屁股底下那把椅子。

反过来说,有可能某个在校园里穿着青衫布鞋踽踽独行的老头儿,你看着貌不惊人,他也不当官,也没什么钱,可坐到一起开个会,他却是够资格指着文化部部长的鼻子批个体无完肤的。

这些个做学问的人,反而算是权威。

而《葱花的爱情》,将很有可能是郁伯俊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夸也好,骂也罢,他都希望能让郁伯俊得到尽可能更多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