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霸道女总裁满血复活!(第2/3页)

这叫什么?

这就叫货硬!

面对这样一部奖项大爆、口碑无敌,而且同时还票房逆天的作品,有本事的你们再蹦出瞎鸡巴呀?

于是,一下子,齐洁心里的那口气儿,就顺了。

而马上的,几乎每一个有机会经常见到齐洁的人,就会发现,齐总脸上的笑模样,和她整个人身上的那种自然而然带出来的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很明显又回到了去年春天之前那时候的样子。

淡然自若,挥斥方遒。

嗯,一部《红高粱》,让霸道女总裁理顺了心气儿,满血复活了!

在别人而言,见了面除了恭喜还是恭喜,但对她来说,就一句话——这才正常嘛!这才是他的正常水平啊!

当然,事实上她不知道,最近这几年,李谦其实一直都在超水平发挥。

流行歌曲的一些东西,对于一个做了那么多年音乐的内行来说,要复制,乃至于要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都是相对容易的。

但电影这个东西,它的复杂程度,要超过音乐许多倍。

哪怕你脑海里有着无比清晰的剧本,有着已经无比成功的画面和剪辑提供着可以照样复制的借鉴,要完美地复制出来,仍是无比艰难的一件事。

所以,作为一个前世的普通演员和二把手的副导演,李谦很有自知之明的从更加注重讲故事、而非注重艺术性的电视剧开始入手。

锤炼自己,也锤炼自己的团队。

到后来开始拍电影了,他也是先从相对简单、相对比较容易复制的商业片入手,而且还是从一部都市青春喜剧开始入手,然后才去尝试武打功夫片,再然后,他才终于敢去尝试一部文艺电影。

还好,《红高粱》大获成功。

可即便如此,即便从柏林加冕以来,《红高粱》在国内的热度是一浪高过一浪,到现在次周破亿,票房完成了大反转,《红高粱》的剧组外出宣传,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迎来掌声一片与尖叫声此起彼伏,但李谦却并没有就此陶醉到这样巨大的成功中去——他的老习惯,《红高粱》的上映宣传、各种活动,他还是继续的一推二五六,直接甩包给了傅学隆和秦晶晶。

因为在参加完柏林电影节回来之后,他的全部精力,就已经被手头上积压满满的各种工作,给彻底的拉走了。

首先就是周嫫的新专辑,孩儿他娘的复出之作嘛,这个光是给写歌是肯定交代不过去的,得盯着点儿。

然后就是《葫芦娃》的制作,虽然有曹霑,和明湖动画那边的一帮高手的能力可供依赖,但几乎每一个造型设计,每一个动作设计,和每一帧的画面,都必须是李谦亲眼看过并满意了才行的。

那么可想而知,这中间简直是充满了各种巴拉巴拉的说、解释、争辩,乃至于争吵——还有一些时候,为了让其他人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的东西,李谦还不得不用自己那实在是有些蹩脚的画技来亲自示范。

不过还好,《葫芦娃》的总体进展,比较顺利。

最主要的是被硬生生捏合到一起的几支团队,因为这样一个项目,不得不互相配合进行工作,融合的还算是相当不错。

但因为技术上的不足、经验上的缺乏,大家每走一步,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错误和失误,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个路子走歪了,等发现不对,大家掉过头来走另外一条,往往就是几天,乃至十几天的时间过去了。

对于《葫芦娃》这样一部中国的首部动画大电影来说,其它的所有成本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因为那些走过的弯路而导致的时间成本。

最乐观的估计,这部动画电影大概到今年下半年能做出一个雏形来,而且至少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彻底完成。

如果不乐观的话……估计要到元旦之后了!

再然后就是《黑客帝国》的筹备工作。

道具是最大的一项。

不过还好,有李谦事先就做好的各种草图,道具组按图制作,充其量返工几次,最终总是可以让李谦满意地验收的。

还是那句话,为了节省成本的考虑,能用道具、模型,并借助于拍摄技巧来实现的画面,李谦就选择尽量的不用后期特效。

主要是特效花钱太猛了。

哦,暂时来说,还有一点,那就是刘承章用特效用的实在是太猛了。

原本以为他这部新电影的特效跟进,需要明湖文化这边的特效部门拿出一半左右的工作量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一半还可以借不少的散活儿,同时继续升级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但事实上是,他一个人一部电影,就把明湖文化特效部门的工作量给拿走了至少80%!

应该说,经历了《剑仙》的打击之后,刘承章在特效、在砸钱上的气魄,非但没有收敛稍许,反而更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