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改名《夜食记》,老白的手艺(第2/3页)

方宾宾一撩头发,淡然地说道:“我已经加入4号了,我们家老白,怎么了?”

我呸!

糖糖跟蜜蜜很想啐一口,吐死眼前这个臭不要脸的,但是,此时却又来了个人。

“老白呀,哥哥我来了。”

这位一进来,大大咧咧的,也不跟老白客气,他这脸又特点,特别的长,难看。

王千原嘛,不是他还能有谁。

“王哥,你来了就好呀。”白实秋算是得了解围。

王千原哈哈一笑,“那是呀,在家乡拍戏,我能不来嘛。”

他说的没错,这一次《夜食记》就是在沈城拍,白实秋一早就想的是拍烤串店嘛,沈城就挺好的。

筹划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剧组在这里找了一跳小街,一个小铺子,盘下来,按照正常的小店来做装修。

如此这般,一切都是真的,真的是一家小食店,当然了,白实秋的要求,外面还挂着一个幡,上面写着两个字,烤串。

其实,要说沈城的夜生活,或者这种烧烤店,也有好地方,就比如西塔。

西塔的特色是韩式烧烤,其实这里以前是朝鲜人聚居区,以前有个有名的小吃,叫做西塔大冷面,想当年,白实秋小时候还跟着爷爷来吃过,爷爷骑着倒骑驴带着他,那个时候吃这一碗冷面还要排队,可吃的时候……一般一般。

算是童年痛苦的记忆吧,排了那么久,结果他感觉很一般,爷爷很高兴,说自己孙子长大了定然不凡,吃东西都这么挑剔,不是一般人物。

反正在爷爷眼中,白实秋总是很好的。

现在那边不光是冷面了,各种烧烤,还有平壤馆,这可是朝鲜那边来的,可是个不太一样的食店哦。

这家小铺子距离西塔近一些,地点的特征就是街道相对窄一点,这样拍起来就很真实。

还真别说,装修完了,小店起来之后,真有深夜食堂的感觉,只不过完全接地气的。

其实,日本的《深夜食堂》有一个社会条件,那就是,当年啊,日本的税制改革,一些个消费可以抵税,即去吃顿饭什么的,把发票留着就可以抵税了,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日本这种食店是非常风光的,消费非常的凶猛,深夜食堂也就是这样才存在的,本身,这就是一种对往日的回忆。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日本完蛋了,不光是经济停滞不前,消费更是紧缩的厉害,特别是饮食消费,在日本的食店分辨土豪是很简单的,一个顾客,如果一杯一杯的酒不断的喝,那这个人一定是土豪。

日本食店里的酒,是按杯卖的,一杯30人民币起算,即500日元起,一般的职员也就是点一杯。

白实秋并不想拍这种回忆,他想的是拍出温馨的东西来,至于往日的故事,那当然是有的,但我们的日子过的可跟日本不一样,我们是蒸蒸日上。

完全照搬,真正扑街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我们国内的情况,跟日本的情况是截然相反的,自然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

“老白,你说说吧,哥哥我演个什么角色?”王千原刚刚过来,很多事情还不熟,但没关系,他都老演员了。

话说,王千原自己心里也是有点儿想法,不知道怎么地,就只要不跟老白合作,那他的名声就弱下去了,他自认自己的表演没有问题,对角色他都是走心的,但是,就不行。

其实,原因也简单……长的太丑。

他自己当然不会完全的承认,只是觉得,形象方面还算过的去。

白实秋心里有数,而且眼下他一看这个情况,再加上方宾宾,糖糖蜜蜜,再有一些个龙套,比如之前在《潜伏》里面客串过的胖子,这家伙姓刘,胖子留。还有就是,王景琰这灯爷也有演戏的心,想客串,另外嘛,一起来的其实还有师师。

师师这姑娘挺有意思的,不光跑龙套,还干一些个场务的活,这姑娘挺甘于平淡的,她这个人好像就是淡淡的性子。白实秋还看到,王景琰那家伙对人家挺上心的。

眼下这么个局面,可以开拍了。

“王哥,你这样,演一个道上的牛逼人物如何?”

王千原一听,当下来了一句,“以前那个开超市的后来被毙的那位,以他为原型如何?”

这说的是谁呢?

听说这位当年还扇过华仔俩嘴巴,只不过太嚣张,开过超市,没多久被毙了。

后来,白实秋还听过一些个事儿,比如原先跟着他的一些个兄弟,树倒猢狲散,可他们也得过日子,便倒腾起皮草来了。

这些个事儿,不能拍,不能拍……多好的题材呀,可惜不会给过审的。

“给王哥整一身儿貂。”虽然咱们不能拍,但是这个派头可以整出来。

“嘿!真是我兄弟!”王千原高兴。

买呗,这容易,再来点儿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