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棉花大礼包(第3/4页)

“我想着是,不如直接禀于父皇,请专擅农事的司农寺仔细钻研栽培。姜太史丞怎么看?”

姜沃也很赞同晋王的想法。

棉花这物件,她本来就没打算私藏。

说实在的,她见过最原始的棉作物,还是医疗上止血用的棉花团。真正的棉花植株长什么样,她都只看过图片,说起种植来,更是一窍不通,甚至连棉花几月收,她都不太确定。

最好就是动用国家力量,研究如何将棉花适种于中原之地,再行纺织之事。

她一向是相信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

古代的织物之精美,并不差于现代高科技流水线工艺。

见李治邀请她一并去御前呈上棉花,姜沃想了想,对李治道:“此事不敢擅专,请晋王稍候,我去里头请两位师父一并去面圣。”

李治先是疑惑,很快就明白了:这是姜太史丞在给自己与两位仙师之间门拉线!

要知道这几年袁李两人闭门不出很久了,魏王都请不出。

此事倒是一个好机会。

经过媚娘居中传了晋王的许诺后,姜沃与李治还未有机会谈起这种隐秘事。可如今姜沃要请两位师父的举动,就算是给了李治回答,在储位之争中,她最看好的,愿意为其出力的,只是晋王。

两人眼神微微一碰,彼此便都心知其意。

李治心下大定。

于是带笑抬手做了个请的动作:“如此甚好,有劳姜太史丞了。”以后,也要有劳了。

姜沃回礼:“晋王放心。”

*

刚刚吃过炒菜的袁天罡李淳风,对于徒弟梦到的另一种新奇物件‘棉花’很感兴趣,于是也一并来面圣。

李治已经先一步离去,亲自从宫门处带了那对战战兢兢的原高昌籍,现大唐籍的种棉夫妇去见父皇。

他来的也巧,二凤皇帝刚处理了一批积压的朝事,正犹豫着要不要歇一会儿,又担忧处理不完这些政务又要挨魏征的追谏时,就听闻幼子有事求见。

于是他立刻先放下奏章们,欢快放儿子进来。

李治入内,将‘棉花’的来历与特点,从头到尾与父皇讲了一遍。

顺带就把他请姜太史丞为崔朝起平安卦的事儿,顺道就过了明路。

二凤皇帝亲自取过棉花与棉布细看。

他不仅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他还入地能种田,对农桑之事也很有研究。

经过隋末,唐初的时候真是家徒四壁的精穷,把个二凤皇帝愁的没有法子,跟长孙皇后是真的亲自男耕女织鼓励农桑,也就是这些年才慢慢好起来。

姜沃随着两位师父到的时候,二凤皇帝已命人去宣司农寺的官员了。

见他们到了,二凤皇帝便先搁下手里的棉布,向袁天罡道:“原先你说起徒弟有些‘神梦’,朕还未亲见过,今日才见了,这作物果然很有些意思!”

听说姜沃会做些‘神梦’,二凤皇帝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这种厉害到变态的人物就是这样,他自己生而就会打仗似的,天然就知道该怎么决策,怎么领兵,所以对旁人有奇异之处一点也不觉妖异。

姜沃在贞观一朝越久,越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誓死效忠于二凤皇帝了。

在他手下干活着实舒服!不用怕太聪明出色叫君王忌惮,因为君王就是最出彩那一个;更不用怕功高震主,他自己就功最高,还已经把前主震下来了。

大家就只管埋头追赶他的步伐就行了。

大约也就是这样的人格魅力,才能令贞观年间门出现许多忠心又能打的番将吧。

姜沃尚有感慨,李淳风则是极熟惯皇帝的做派,因此还带着轻松笑意回答道:“陛下,不只这种能纺布的奇花,这孩子前些日子还弄了一口锅出来,做出的菜味道是不同!”

“只是那炒菜,要吃新出锅的才好吃,等陛下有暇,便往臣的丹室里去,臣下厨做给陛下吃。”

姜沃心内佩服:原来李师父不是偷偷改造九成宫的丹室为厨房,连这太极宫的丹室也没放过啊!

二凤皇帝立刻答应:“好啊!就这么说定了,下回朕谁也不告诉,只带着雉奴去吃。”

这样没人知道,就不会有朝臣(魏征:你点我名吧)进言劝阻了!

姜沃微微一怔:从她第一回 见二凤皇帝,便是见到中年的天可汗,是龙威燕颔,不可直视的帝王之威。可方才这瞬间门,皇帝轻松的笑容语气,倒是让姜沃有幸窥到一眼二十多年前‘太原公子褐裘而来’,少年公子的意气风华。

似乎这世上的事儿,无他不可为,无他不可恣意。

*

司农寺少卿带着手下善种的主簿与屯主迅速到位,从二凤皇帝手里接过这个任务。

皇帝随意道:“你们用心试种,此等能织布的草植,能在中原之地种出来最好,若是不能……”他略一沉吟:“高昌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商路繁华,不好用来大片种植。但可以就在高昌国附近圈上几郡之地,专门负责种花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