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监管(第4/5页)

孙思邈实在不能不想:若是将来他试验出【大蒜素】真有奇效,能够像医书里所说的那样,治疗很多‘感染疾病’,那么必是跟人参地位相同的珍贵药物。

若是没有人来监管,天下有多少人能够抵抗住金钱的诱惑,肯像他一样,不顾成本去真正提取大蒜素,稍微脏污了一点的都弃之不要?

他看向放在桌上的小琉璃瓶:毫不夸张的说,这东西跟金子差不多贵了。

若是造假,必有暴利可图。

孙思邈放下茶杯道:“等圣人回来,我就向圣人进言——京城自不必说,有太医署就可以监管。天下各州,也可以加派监管‘医馆’‘药铺’的官员。”

姜沃点头:“是,原本天下三百六十州,各州就都有京中太医署考核过后,才下派的医博士,再添上监药官应该也不难。”

孙思邈雪白的须发,随着风微动了一下。

他对姜沃深深点头:“我常想着,有当今圣人,真是天下万民的福气。”

他是经过几朝几代,也经历过乱世的。

从前各地哪里有官方的医药机构,都是靠当地的医道传承,野蛮生长。

除非一地有大疫,闹得各州控制不住,才会向京城求援,看能不能从京中太医署调配大夫出来。

还是当今圣人登基后,在贞观初年,河东有一次小型瘟疫后,就开始着手建立天下各州的‘官方医疗机构’,用来为民治病与提前抗疫。

到孙思邈入京的这一年,大唐天下共三百六十州,每一州都有了‘医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十数人’,专门管各地的医疗事,将国家《医典》传达下去,同时会每年按照要求,制作一定的药物存储起来,以防有疫症流行。[1]

孙思邈历经多朝,终于在晚年等来二凤皇帝这样的帝王,心中如何不替天下万民欣慰。

他是医者,但他知道,哪怕他一刻不停,辗转各地开医馆,教徒弟,能救的病人也终究有限。

唯有能站在大唐权力顶峰的帝王,愿意不嫌麻烦,在医道上做出些政举上的改变,才能真的影响到这辽阔国土上每一州甚至每一县。

毕竟哪怕他常年游历四方,这天下也只走了几十州。

可现在,大唐的三百六十州,哪怕是‘户不足两万’,被评为荒僻‘下州’之地,也都有了经过太医署考核过的医博士。

所以贞观一朝,孙思邈哪怕依旧不肯入仕,但其实与朝廷的关系近了不少。也正是在贞观一朝,他才觉得,或许可以停一停周游四方的脚步,停下来,把自己数十年的所成,写成留与后代的医书。也愿意为朝廷拟新的《医典》。

因为他知道,这一份医典,不在是被放在长安城中的束之高阁的书籍。

它会随着成百上千的医博士,走遍天下各地!

见孙思邈神色中的动容,姜沃也能猜到他在想些什么。

她轻声道:“先生放心,圣人已经做到的,太子殿下自然也会继续承此仁政。”

“而且,这回若能添一个监药官,将来……说不定将来三百六十州,各地都有各自的‘太医署’和‘尚药局’呢。”

孙思邈笑道:“各地都有……这样的好事,只消想想,老夫也立刻精神抖擞,恨不得再活个八百十年,亲眼看着才好。”

姜沃也笑:“事在人为,先生好生保养,一定能看到这样一天的。”

*

孙思邈依旧是由李勣亲自送回长安。

然而李勣回九成宫后,却直奔太史局,非常好奇道:“先生有没有跟太史丞说,他最近在做什么?”

姜沃一脸演技超群的茫然:“什么?先生做了什么吗?”

李勣也不疑有他,就道:“也没跟太史丞说吗?那真不知道先生在神秘捣鼓什么东西。弄了许多大蒜不说,还问我要了许多炭火、琉璃瓶,甚至人家酒坊里蒸酒用的东西——我直接买了座酒坊,让人拆了给先生送了去了。”

姜沃:啊,怪不得孙神医这么快做出了大蒜素,原来有土豪背后撒币。

李勣带着点百爪挠心的好奇,又有些担忧:“别的倒罢了,我怕先生又在用伏火硫磺法炼丹。”

他还不忘嘱咐姜沃道:“听闻李仙师也常在丹室中炼丹,太史丞可要提醒他,一定要小心。”

“之前孙先生用硫磺炼丹时就炸过炼丹炉。”

姜沃立刻抬头:“什么?”

李勣道:“孙先生的《丹经》,太史丞没看过?之前孙先生按照古籍上,又自己改了炼丹的法子,叫什么伏火硫磺法:炼丹的时候把硫磺、硝石、还有炭粉都用来生火炼丹。”

“结果丹没炼出来,那炉子倒是炸了,整个屋子都炸的乌漆嘛黑的,很是惊人。要不是当时正好屋里没人,只怕要出大事!那之后,先生倒是也把这法子放下了。但这回要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是怕先生又在炼丹。如今先生年纪也大了,可别出什么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