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世家的试探(第4/5页)

之后两人点上灯,继续方才的棋局。

崔朝险胜三子。

他起身道:“也好,借此事跟崔家分的干净些!”

*

次日。

太史局。

姜沃抬头看到崔朝的时候,便笑了。

他来了。

这世上因逝者已矣而争执不清真相,同时又有皇权偏向的事儿——有什么比问卦卜之,更好的决断方法呢?

崔朝何须向崔家低头,他只需要向她求助就够了。

*

春光明媚的一日。

皇帝身边的宦官来到太史局,请姜沃去九成宫的立政殿。

小宦官很机灵地透漏道:“太史令可听说过崔郎事?这两日京中传的可热闹了。如今正在御前分辨呢!

这不,请太史令过去起一卦。太子殿下说了,毕竟这纸张啊可以做旧,字迹上头,精通书法的人描摹的一模一样,都是有的。”

其实原本这只是一个家族的事儿,东宫不好插手,更闹不到御前。

但崔现敬私下干出了一件把崔家老族长险些气的吐血的事儿:他居然拿着这封书信,去大理寺状告鸿胪寺典客丞崔朝,不孝大罪!

直接把自己从家族官司,弄成了律法案件。

崔家算是骑上老虎背了,恨得要死:真是最大的背刺总是来自猪队友啊。

给崔现敬这头蠢货,怎么能干出这种蠢事。居然听了身边小厮的话,说要是由家族决断,说不定族长要包庇崔朝,还不如去大理寺递状子,必能吓得崔朝服软。

虽说原本朝上关注这件事的朝臣就不少,也有看好崔朝的朝臣,比如鸿胪寺正卿,去崔敦礼那里给崔朝说好话。

但这都属于私人的交情,说到底是人家家族内部的事情。

旁人都只能站在岸上指指点点,又不能真的把崔朝从泥沼里拉出来。

哪怕是太子,碍于一个‘孝’字,也不能把人家伯父,尤其名义上还是抚养崔朝长大的伯父怎么着。

一切都在按崔家的计划进行着,只等崔朝被崔大伯逼的没有办法,然后求助家族——

但,但崔现敬,怎么就去报官了呢!

大理寺卿,正好是卢照邻的伯父,受人所托立刻开审。

崔敦礼亲自上门,求情想撤了案子,将此事留给崔家人自己解决。然而被卢寺卿拒绝了。

卢寺卿十分‘惋惜’道:“若是崔现敬状告崔郎旁的罪名,也并非不能容情,我私下就给你撤了案。”

“但崔现敬告的是‘罪在十恶不赦’的不孝啊。这等大罪,便是庶民案,也不是我一人能定断的。何况崔典客丞乃是官身,此案,已交付三司同审。”

崔家:……好啊,你老卢不讲武德。

咱们谁不知道谁啊。同为世家子,平时你工作效率可有这么高?

怎么办我崔家案子就这么快?

更令崔家想吐血的是,这件事不只闹到刑部和御史台都掺一手,连圣人和太子,都表示与此案有关,该旁观审断。

连崔家都快忘了,崔朝的婚姻其实是受过君命的。

姜沃也想起当年崔朝刚来长安时,刘司正就曾经八卦过结果:崔现敬不慈,皇帝准崔朝按照律法,已有官身而无父母双亲者,婚事可自定。

这不,加上长孙无忌这个主编律法的大佬,诸人立政殿集合,准备审一审这桩‘不孝案’。

姜沃作为卜算者,且押后出场,先是崔现敬和崔朝两方原告被告,要重新在御前陈词。

崔现敬一直在崔氏老家作威作福,见了族长都低眉顺眼,何况是见了皇帝太子,满屋宰辅。

真是话都说不囫囵,只能颠来倒去,说些干巴巴的突然得到书信的话。但在座三司之人,都是审理惯了大案子的,每天怎么个审理强度,审的又是什么级别的人?

如今这崔现敬真是不够看的。

在场之人,几句话问下去,就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最要紧的是还慌得五脊六兽,满脸冷汗两股战战,看着非常埋汰。旁边唯一允许旁观的崔敦礼,恨不得掩面而走。

这世上别说本就是‘货比货的扔’,就算不以崔现敬做比,旁边的崔朝,也是英标秀上,卓尔出群之人。

在深阔殿内,亦是美的光晕琳然。

于是自长孙无忌起,实不愿意跟崔现敬多说,都转来问崔朝——只需面对他那张脸,众人的面色都显而易见好转而有耐心。

姜沃在旁听着,这些宰辅们似乎问话都温柔了好些。

唉,所以三十六计里,唯有美人计无解啊。

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姜沃看似坐在末处,安做如玉,丝毫不在乎这些情形。

心里却想到:崔朝第一日去太史局托她请卦,第二日崔现敬就去大理寺状告崔朝,第三日就来了个‘三司会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