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改‘天’换‘地’(第3/3页)

如果他是一个世家出身的臣子,有这样的君王,他一定会松口气,就像……曾经晋王被先帝立为太子后,许多朝臣们都欢喜鼓舞。

毕竟当年晋王脾性出了名的柔和仁善,他们都以为晋王登基后,绝不会干出先帝那样强行重修《氏族志》,以武力镇压,屡屡打世家脸的行为。

当今登基后,倒是真没重修《氏族志》,直接改《姓氏录》了,削起世家来,照样是刀刀见血。

李勣至今想起《姓氏录》还不禁一笑,原来陛下爱改名的性子,从那时就有了苗头。

在李勣眼里,当今是个外柔内刚,不,是内‘独断明厉’的性情。

皇帝登基以来,朝堂之上从官名到官制改了许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朝代更迭,制典自该世代沿革。’

而最能体现皇帝性情的……李勣想起了这次封禅事。

此番封禅泰山,最终定下的规制,与旧典古籍中不同者多的简直数不过来。

于是在钦定礼仪的过程中,世家名门们曾经联合上谏了一回道:“遍搜载籍,未有古例。若依此而行,只怕后世非议。”

而皇帝直接回了一句:“自我作古,不可乎?”[1]

一众扒拉着典籍劝谏的世家、儒生均无话可说——皇帝摆明车马要自己瞎改,都不怕史册记载他不遵礼了,那他们还劝什么?

*

从太子处出来,李勣望着不远处的泰山。

忽然想起了先帝。

先帝临终前,叮嘱他们‘太子仁孝,公辈善辅之。’

只盼如今东宫的仁善守礼,也像陛下一样,只是少年人没有经历波折前的一个阶段。

“大将军。”

李勣闻声转身。

他身上官职爵位实在太多,朝臣们见了他各有尊称。

但随着皇帝唤大将军的,就那么几个人。

李勣回头,就见一身鹤氅的姜沃:“大将军,二圣有旨后日启程归京。”

他收回思绪,颔首回应:“好。”

听闻圣驾要离开,李勣于这一日,再次攀了一回泰山——毕竟,他今年已经七十有二,这应当是他此生最后一次至泰山。

登至一处孤崖,李勣临石望日,久立不语。

*

去岁麟德二年春日,卢国公程知节病逝。

先帝年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至今尚在人世者——

唯有他一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