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裴行俭的一剑封喉(第3/3页)

此番又有大唐使节带着波斯王子,亲自招呼众人游猎,各酋长如何不愿意?

纷纷亲自带着一众子弟参与:这若是子孙表现好了,说不得将来还有大出息呢。

于是都不是一呼百应,而是一呼万应!

“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2]

姜沃读捷报到这里,实在感慨:裴守约,这主打就是一个就地取材(或者说是拿来主义),都不从京中带兵,直接当地凑了一万军队。

之后,这只游猎队伍就开始出发,一路狂奔。

奔到第三日,别说波斯王子了,这些子弟都懵了——每天跑二百里啊,这哪里是游猎啊,这是长途拉练啊!

而经过三日观察,裴行俭也已经教试过部伍,把不行的人都扔下了。这才明示他的军伍(没错,已经变成了他的队伍),要去抓叛唐的阿史那都支。

之后率军再奔袭两日(可怜的波斯王子又不能被扔在半道上,只好跟着一起跑)。

就这样,裴行俭率众五日奔袭上千里,直取阿史那都支营帐!

势如闪电。

以至于裴行俭都到了阿史那都支牙帐外十余里,他都不知道哪儿的事儿。

他还在悠闲打猎呢。

听闻唐军压境(其实也算不得标准唐军),阿史那都支如遭雷击。

思前想后——“计无所出,自率儿侄首领等五百余骑就营来谒。”[2]

他来拜谒,是想着辩解一二,裴行俭也懒得听。

毕竟他五日狂奔上千里,不是来听废话的。

裴行俭直接将人捆了,搜出了阿史那都支契箭,然后……开始摇人。

很不地道的裴使节,开始以阿史那都支的名义,邀请素日跟他相近的酋长,来此一起商议‘叛唐投奔吐蕃’之事。

之后裴行俭就鸠占鹊巢,占了人家阿史那都支的营帐,开始守株待兔。

收到契箭至此的部落酋长,有一个抓一个。毕竟肯应邀前来的,都是有意叛唐的。

就这样,裴行俭抓了一窝肥兔子,这场‘游猎’兴尽而归。

至此,裴行俭此行计大成。

堪称是孤军深入,经途万里,兵不血刃,凶党殄灭![2]

捷报的最后,还有裴行俭给二圣上的凡尔赛请示公文:这次抓到的酋长有点多,是只把主犯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押送回京呢,还是都抓回去?

*

这一夜,太极宫的观星台上,姜沃拿着望远镜长久观测星辰。

此时刚过了春分不久,那么在北极的话,应该能看到极昼。

她想起后世书中所记:唐太宗用兵至极北处,夜亦不曾太暗,少顷即天明。[3]

可见大唐幅员辽阔。

此时,裴行俭所见应如是。

*

她放下手里的望远镜。

这次文成与裴行俭两人的战事,忽然让她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武侠小说——

文成就像是在山谷里修炼了数年九阳真经的张无忌,扎扎实实练兵多年,终成高手后出世而惊人。

其实哪怕有戚将军的兵书,也不代表谁都能在吐谷浑的要城,建成空心敌台打赢这一仗。

毕竟大明曾经就有过‘戚将军修筑敌台只用了十万缗,然后再换人,就用了一百二十万缗’这般事情。

而戚将军的兵书后来流传于世,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对着此书成为名将,也再难见戚家军。

重要的还是人。

如果说文成此战像是修炼得道的高手,大开大合碾压对手,那么裴行俭此战,则像是那种神出鬼没,一剑封喉的刺客。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实打实的战功。

且皆一战成名!

不过,裴行俭已经‘刺杀’完毕,可以打道回府了。

而文成的‘吐蕃之战’,其实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