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周期性武德充沛(第2/3页)

但跳过这个特例,大部分华夏的朝代都展示了差不多的特点:开国初数十年武德充沛,当国家内部承平日久,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会造成武力值,以及,更可怕的是——尚武精神的衰败。

“国家当文武兼备,若只有文德畸形发展会导致走向病态……”[2]

“正是如此。”

姜握是听到皇帝的话,才发现自己竟然在沉思中把这句话念叨了出来。

圣神皇帝看着对面人,再次颔首:“故而这军事学校很有必要。”

姜握笑道:“我就是用军事学校,把乐城郡公(刘仁轨)钓回来的。”

她一直没断了跟刘仁轨的联系,之前曾经‘不经意’写信告诉刘仁轨,南衙十六卫的骑射赛事结果。

唉,刘相您知道吗?本朝将士骑射多有输于番将的。不止如此,拿下射箭比赛第一名的,正是从高句丽降归我朝的一位名叫泉献诚。

姜握再接到刘仁轨回信的时候,从笔墨之重里,就能看出刘相的气恼——这是难免的,他这一世是名副其实的东夷克星: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被他打了个遍。结果老来竟然听说朝中府兵,还不如东夷降来的番将!

硬核狠人整个人都不好了。

甚至对‘微服巡按使’的工作都失去了热情。

于是在姜握下一封信,提出要办军校等学校,并且请他回来当【教导处处长】的时候,他只是略加推辞,到底同意了。

于是原本辞官而去的乐城郡公,还是被‘姜太公’再次钓了回来。

此时姜握就笑道:“这还是乐城郡公尚不知武举之事,就应下了归朝。若是得知竟然有武举,想必越发归心似箭。”

圣神皇帝亦要感叹:“若开武举后,能得一个似乐城郡公一般的人才,便不枉费诸多辛苦。”

听陛下这么感慨,姜握倒是想起了史册之上武举选出的一个人才:郭子仪。

正是这位郭子仪,率兵勤王,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算是把摇摇欲坠的大唐又给扶了一回。

只他一人,武举就实在不亏。

*

叩门声响起,是严承财带着宫人来送宵夜。

两人也就按照素日的习惯,先将散了一案的公文整理收拾好,再去用膳。

圣神皇帝看着案上分成两沓的文卷——

一沓是姜握送来的关于学校的策划案,此乃培养人才之策。

一沓是自己想出的关于贡举的几项创措,此乃选拔人才之策。

圣神皇帝转头,正好对上姜握的眼神。

姜握对她点了点头:无需多言,她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时间,她们会按照这两份总纲,各自去忙碌。

同时,这两件大事,又都是事关人才,相辅相成,互相依存。

想到接下来的诸多事项,圣神皇帝在拿起羹勺的时候,忽然道:“你有多久没有诸事不管的好生歇几日了?”

姜握也刚拿起筷子,闻言一怔。

多久……

她记不清了。

姜握记不太清,但圣神皇帝是记得的,已经不是论月算,而是论年算。尤其是从‘登基三步走’开始,她们都没有一日停下来过。

而眼见的,接下来三座学校,又是庞大、细致、漫长的一份公务。

于是圣神皇帝的语气不容置疑:“接下来的三日,你不要去尚书省当值了,也不要再趁着休沐去上阳宫勘察学校之址。”

“天气这样热,哪儿都不要去,就在家中清闲三日。”

姜握不由道:“可尚书省每日总要有一位宰相在署……”

圣神皇帝道:“这几日,都让裴卿来。”之后直接结束了这个话题:“好了,不说此事了。”

她露出了浅浅笑意:“大司徒,奉旨而行就是。”

姜握也就笑了:“好,臣奉陛下旨,哪儿也不去,什么也不做,只歇三日。”

这世上的快乐,总是守恒的。

裴府中,本来明日休沐,已安排好陪王相去逛上阳宫,却忽然接到圣旨要加班的裴行俭:……

笑不出来。

**

次日清晨,姜握在宫中用过早膳后,回到了家中。

夏日难耐,连清晨也热气熏蒸,她一路扇子就没离手。

姜握走进院门,就见院中树荫下的竹椅上,崔朝坐在那里看书。阳光与树荫斑驳之间,恍若一张美人图。

姜握就走过去给他看手里的粽子:她昨日留在宫里,今日就顺便把御赐的两份粽子给带出来了。

崔朝笑了笑,接过了她手里的御粽去小厨房放下,顺带又端出了一盘夏日最流行的点心酥山——外面淋着牛乳、酥油,下面是磨碎的冰沙。

姜握从前感慨过,古代人夏日也很会享受,早早就研究出了冰激凌。

此时见崔朝端着玻璃盘走来,姜握下意识道:“你现还在吃着的药,不能用这些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