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顾涛涛一个人慢悠悠地往一号楼走, 路上零星遇到几名家属还跟他打招呼。他对此表示很满意,代表这几天他没白跟着花姐混。

到楼下,单元门口就能闻到香气四溢的菜香味。

“酱烧茄子、辣椒回锅肉.”他站在原地吸了吸鼻子, 点点头说:“最好是五花肉, 把肉煸出来, 连肥带瘦一起吃,这才下饭呢。”

“喂, 快上来呀!”花芽从厨房窗户上探出头,往楼下看去,还想着小叔子什么时候能到,探头就看到他就在楼下站着。

顾涛涛这人对山珍海味没什么兴趣, 就喜欢吃家常饭菜。原因也很简单,小时候吃的不是食堂就是保姆做的,他妈做饭啥味他都快不记得了。知道花芽是小炒能手,整天往这边蹭饭蹭菜,吃的五饱六撑的。惹得顾听澜嫌弃的不行。

顾涛涛两级台阶、两级台阶地往上跨, 上到三楼, 花芽已经把门打开了。

他进到屋里, 先换上拖鞋,准备去洗手。瞥眼见到茶几上摆着五六碟掌心大小的烧饼.

再一看, 沙发上还坐着个人:“你来了啊。”仿佛是自己家里, 顾涛涛先跟周文芳打了招呼。

拖着小板凳坐在茶几对面说:“今天是什么日子?大禹岛上有吃烧饼的风俗?”

周文芳五点钟起来开始揉面发面塞馅,顺便编织下一个谎言, 蒙骗两个小傻子:“对, 有这样的风俗。面对客人, 这是最好的礼遇。”

“啊.还真是与众不同。”顾涛涛拿起一个烧饼尝了尝,老天爷, 居然是蛋黄馅的.

周文芳板着脸:“你也知道这边穷,白面珍贵。.味道怎么样?”

顾涛涛这几天被教育的不错,格外珍惜粮食,哪怕不合胃口,还是说:“好吃!”

周文芳吐了口气,跟顾涛涛说:“别辜负你花姐的好心,你也知道,这也是她能拿的出手的好东西了,待会知道怎么说吧?”

顾涛涛特洋气地给她比划了个“OK”的手势。

饭桌上,顾涛涛很有眼力见的主动盛饭。

花芽做的是藜麦饭。顾听澜有战友从青海回来,带了一种三色的藜麦给他们。黄色、褐色、红色三种,比芝麻粒大一圈,用水提前泡一泡,会发出草绿色的小嫩芽。混在大米里蒸熟,嚼起来有种清香柔韧的奇妙口感。

花芽本想让顾涛涛多吃点藜麦,这东西据说挺养人的。往顾涛涛那边看过去,见他一个劲儿地吃烧饼。

花芽感叹地说:“有这么好吃么?”

顾涛涛不想辜负她的心意:“好吃啊,我都能吃完!太谢谢你特意给我准备这么多烧饼,真香。”

周文芳提起心,来回看着他俩,默默地夹了块桔梗咸菜。

花芽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又给她一大块回锅肉,给她个“干得漂亮”的眼神。

而狂炫烧饼的顾涛涛则冲周文芳抬抬下巴,暗示:“我给力吧。”

周文芳默默地按了下小心脏,觉得有些亏心。骗了两个小傻子,总觉得良心不安。

吃完饭,去自习室学习了一下午。花芽提前回来给王天柱他们做饭送饭。

顾涛涛还没去过学习班,听说还能摘到槐花,就跟着一起去。

他从小到大都在北京念书,对口的子弟学校,条件好,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过在阴冷的平房里,坐在瘸腿的桌椅边读书的情况。

乍一眼看到,还以为在哪个农村的贫困小学。就是学生们念书的精气神儿特有部队子弟的风范,双目有神,读书声郎朗悦耳。

他们的黑板就是黑油漆在墙面上直接刷成的,老师擦黑板还得用口罩把口鼻遮起来。一堂课下来,第一二排的学生脑袋瓜飘雪花。

“你们这儿还这么艰苦啊?”顾涛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还以为学习班能建设的好一些。岛上大变样,苦什么不能苦了教育啊。

花芽知道原因,站在教室外面小声跟他说:“学习班的校长姓周,他说读书不是用来享受的,在艰苦的条件下能磨炼心智。你看到墙上的大字没?”

顾涛涛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平房外面漆着大大的红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顾涛涛看看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学生,又看看这几个大字,不得不认同地说:“可比刷的乱七八糟的别的东西好。不,应该说,就得刷这些有力量的文字。”

花芽深表认同。经过允许后,带着顾涛涛在校区里溜达了一圈。

王天柱他们中午下课以后,照常到槐树下找饭吃。王天柱遇到顾涛涛,惊喜地喊道:“小叔!”

顾涛涛把扑过来的王天柱一下举了起来,这么高个子的男孩被他举的不好意思,蹬着腿要下来。

周文芳已经摘了不少槐花,见他们来了,把脚边的雨伞拿出来给他们挡住纷飞的落花。

三个孩子坐在花坛边上狼吞虎咽的吃,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完饭一会儿就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