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从部队医院回家, 顾听澜先拐到二区拿线椒。

二区这边花芽来的很少,她要么在一区要么在三区。这三个区形成一个“品”字形,只不过有条小路可以从一区抄近路到三区, 犯不上特意往二区这边走。

顾听澜没带花芽细逛, 这边属于普通军属区, 住的都是筒子楼大单间,条件远没有一区好。厕所和打水间、洗漱间是公共的不说, 做饭的地方在走廊上。而走廊单侧是露天的,刮风下雨时,生不了炉子就只能到食堂打饭吃。

刚来的时候花芽往这边溜达过,住的人不多, 还有些荒凉。今天一看,他们停车的这栋筒子楼还挺热闹的。

花芽裹着大棉被看到栏杆里面有几名家属走来走去的。有拿炉子的、有闲聊的、还有早早准备晚饭的。

顾听澜从楼上上去,他托人从农场带了些胡萝卜和大青枣。

花芽坐在车斗里,收获到不少家属的善意目光。大家都看着这位圆咕隆咚的小孕妇笑着打招呼,打完招呼又都忙活自己的去。

方圆见花芽圆坨坨的稳坐在车斗里, 笑着说:“你瞧你的小日子过的多好, 怀孕以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要是现在让你过上这样的日子你都得哭。”

花芽什么苦没吃过, 她就是懒得跟人诉苦。只要她的八斤懂她心疼就行。

方圆见到这边的家属,仿佛看到当初的自己:“以前我觉得随军出来能吃上商品粮一辈子就美满了。也不知道这些家属过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倒是应该比在老家吃大锅饭强。”

花芽昂头看着一层层走廊上不同的人们, 老的少的, 带孩子的大肚子的。嬉笑怒骂,仿佛看到了人生百态。

花芽认真的想了想说:“别人怎么想的我不知道, 我只想跟我家八斤就这样慢慢的过着小日子。羡慕别人的人生也好, 被别人羡慕也罢,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珍惜眼下的生活, 从鸡毛蒜皮里看到生活的美好。”

“你的思想觉悟是越来越高了,我跟你比不了。带着天天和乐乐,鸡毛蒜皮的事太多。每天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你看,提着一口气还没缓过来,眼瞅又要过年。”方圆摇摇头说:“一年到头往回看,也不知道自己都忙些什么。”

“方圆同志不要否认自己一整年的付出嘛,咱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的日子。”花芽打了个喷嚏,揉了揉红鼻尖说:“你要是觉得没意思,就找份工作做。像我一样,隔天上午上班,下午想干什么干什么。偶尔在家委会里发光发热,日子还是蛮充实的嘛。”

方圆笑了一下说:“你就是个小积极分子,我得向你学习,的确要学会给自己找事情做,做一些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

顾听澜拿好东西下来,把布袋子里装的线椒、胡萝卜和大青枣让花芽抱着,然后开车“嘟嘟嘟嘟”地往家走。

到了地方,花芽叫方圆一起上楼去,方圆摆摆手,不打算去了。

花芽走在前面上楼,顾听澜殿后。

听他小妻子絮叨叨地说:“嫂子姐不知道怎么回事,心情似乎有些低落。突然跟我说一些很迷茫的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顾听澜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思考了下说:“或许是见李萍生了小闺女,有了些人生感悟吧。发觉自己迷茫是好事,总比稀里糊涂过一辈子强。”

打开门,他们进到里面。

顾听澜第一件事就是把火炉燃起来,随后扶着花芽去洗手换衣服。

难得闲暇,下午花芽不困,顾听澜就陪着她听广播。

最近花芽心情好,喜欢听相声,经常会被里面的包袱逗的笑不停。肚子里的孩子似乎也能感受到母亲的好心情,有时候会蹬蹬小脚,活跃一下气氛。

花芽不觉得很疼,觉得很好玩。

顾听澜却说:“北京那边流行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就进行胎腹教育,他们管这个叫胎教。有的学外文的,有的听音乐,就咱们家孩子,整天听相声.”

花芽心大地说:“相声多好呀,至少教出来的娃娃嘴皮子利索,反应快,还开朗,大家都喜欢着呢。”

顾听澜琢磨着,嘿,的确是个道理。于是也由着她继续听相声。

火炉燃上一刻钟,顾听澜把土豆扔到里面。完事居然把线椒用火钳夹着用明火烤。

“你这是哪来的歪门邪道。”花芽挥挥鼻子前面的白眼,皱着小眉头说:“能吃么?”

顾听澜说:“孤陋寡闻了吧,这可是贵州特色,把表面烤的乌漆嘛黑的,拌一下就能吃。等哥烤完给你尝尝。”

“酸儿辣女?”花芽蹲不下来,坐在沙发边边上盯着火炉说:“八斤,给我多多的烤。”

炭烤出来的线椒比原来更辣,吃的花小芽同志一个劲儿“斯哈斯哈”。顾听澜憋着笑,继续给她烤。就为了生闺女,俩人铆足劲,玄学也好、土方子也罢,只要能试过的都试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