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小毛被说话声吵醒, 转身抱着哥哥的胳膊,睁开眼睛,冲着花芽“咯咯咯”笑。

花芽把他和大毛分开, 给他换上尿片。

周文芳跟她说的差不多了, 看到花芽把尿片随手扔在小盆里, 问她:“该不会你家老顾还在搓尿片吧?”

花芽说:“对啊,难不成我来搓啊?”

周文芳说:“也是, 他们男人力气大洗的干净。”

过了一会儿,林云打完电话上来,拿着一张纸,上面列着五六本书单。

花芽接过来, 又给周文芳看。

“这几本是你大姐夫推荐的参考书,你们看看,要是弄不到,回头让你大姐夫从北京寄过来。”

周文芳惊喜地说:“不必麻烦你了大姐,这些书我们俩都有。”

花芽跟林云说:“去年大姐夫介绍一位海城新华书店的人给我们认识, 我上他那儿拿过这些书。”

林云替她们高兴说:“那可就太好了, 我还琢磨着也就一个来月, 现在看肯定不赶趟了。你大姐夫也说,好多人都在抢购这些书, 不少人没抢到呢。你们手上有, 我就放心了。”

恢复高考的消息太突然,除了早有准备的花芽和被花芽一直带着学习的周文芳, 其他人都要疯了。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考试难度、考试范围都还没有很好的界定。

自古以来, 读书都是老百姓能选择的最好的出路。寒窗苦读十年,才有得一争朝夕的机会。

不光是海城新华书店, 连部队图书馆也都人挤着人。自习室也好,阅读室也罢,甚至活动室里都是学习的人。

这可跟推荐工农兵大学不一样,高考的机会人人平等。但凡想考,不管是走应届高中生的渠道或是社会人士的渠道都能够成功报名。

花芽知道头一年会有许多人报名,可没曾想会是这样的盛况。

周文芳把登记册散开,将打好孔的新页码纸张加在里面。这段时间借书的人也翻倍的多,就连登记册都换了两本。

花芽捧着小脸说:“有不少知青同志想要利用这次机会考回城市,竞争不知道多激烈。”

周文芳想想也头疼,她的基础没花芽好,即便花芽说她的成绩值得一拼,她也免不了紧张。

周文芳把自己的参考书往皮包里放,她用小牛皮给自己做了个大兜子。之前下过雨,把她的布兜打湿,里面的书也湿透了。牛皮包用的人不多,价格昂贵,好歹是能防水的。

季川见她们准备下班,走过来问了几句工作上的事。

花芽惦记着顾听澜今天可能出差回来,迫不及待地想要见他。

她也把笔记本往包里塞,没抬头,感觉有一片阴影投了下来。

“这位同志,我看你手里拿着一本《当代英语辞海》我想用这本《英文日常口语》和你换一换,可以么?”

什么玩意?

这俩是一个层次的书么?

花芽抬头,居然看到不只一个人盯着周文芳手里的考试推荐用书。说话的这位男青年后面还有三个人站着,一副虎视眈眈的表情。

她了然了,怕是这些人没能抢购到辞海,过来图书馆碰碰运气。

高考消息的突然发布,社会各界人士给于高度重视。

大禹岛教育环境比不上陆地,连个社会公共图书馆都没有。

大禹岛第一希望中学的蔡校长静不下心养他的猪了,先跟周争渡商量着“教育共通”这件事,想着两所学校能够把高二的教学资源互通有无。周争渡自然是答应的。

后来岛上一些进步青年也跟031建议请求,希望能在大禹岛上建设公共的学习区域。

爱学习是个好事情,可建设学习区域,不单单是盖一个图书馆就成。资金、规划和人力资源必须都要跟上。

高考在即,避免岛内社会人士动荡,抱怨岛内资源分配不公,031将公共区域的图书馆限时向社会高考考生们开放。凭借所在街道的介绍信证明考生身份后,可以进来借阅学习。

这也多亏顾听澜在前两年将三区和公共区划分开,让公共区独立在家属区外。即便开放,也不会涉及到有人趁机潜入家属区,借以做出违法乱纪的事。

只是社会考生方面素质参差不齐,避免不了一些矛盾的出现。

比如今天,周文芳临下班就遇到这帮图书馆混混。

带头的是个三十郎当岁的男青年,身后跟着三个男的。看打扮像是知青,若不是知道大禹岛没有知青下放,花芽肯定会被他们的骗了。

她看看周文芳,若是周文芳跟他们闹起来,她就准备抡起小拳头锤死他们。

大约知道在这里工作的都是军属,带头的男青年贾震说:“这位同志,你要是不舍得也没关系。毕竟你本身就在图书馆上班,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借到我们需要的书也是没办法,兄弟们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