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重返德古拉摩(第4/4页)

真正心切的还是斯特金·福斯特及尼兹·奥本海默,即便他们不愿意在科奈罗滨海新城及港口的续建上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一是已经建成的新泰华赌场酒店90%的股权都在弗尔科夫投资公司旗下,每拖延一天不营业,损失最大的是弗尔科夫投资公司。

第二是科奈罗湖南岸,就算是在当前如此糟糕的经济形势下,炼油厂也是有明朗盈利预期的。而弗尔科夫投资又恰好持有炼油厂的控股权,自然是更迫切推动炼油厂以及直接为炼油厂配套的相关项目先复工、复产。

科奈罗湖工业园以及华茂对炼油厂也都有不同的持股,弗尔科夫投资的建议,他们也不反对,后续炼油厂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照持股比例进行分摊,大家也没有意见。

不过,配套项目的后续投资怎么分摊,以及新的运营管理团队如何组建,就有分歧了。

炼油厂中途不会更换承建商,然而随着泰华的轰然垮塌,最初全程追踪项目建设以及负责第一期工程运营的管理团队都撤回国内。

从德古拉摩当地雇佣、培训的员工也都无限期休假。

斯特金·福斯特与尼兹·奥本海默起初想着将炼油厂后续的运营管理,委托给一家英国炼化企业。

然而不要说韩少荣了,曹沫也拒绝接受这样的建议。

除了运营管理团队未来会完全倾向弗尔科夫投资外,更主要还是托管的成本太高。

除了不菲的运营管理费外,人家派一名CEO,就敢开口要五百万美元的年薪,团队成员的年薪没有低于八十万美元的,一年除了在卡奈姆需要有正常的休息外,还额外要求有三个月的带薪休假——曹沫看到这样的提案,都想问一句:怎么不都去死啊?

除了这点外,将炼油厂及配套项目委托给新的公司接手,过渡期比较长。

曹沫也有找新海炼化集团谈托管运营的事,然而除了尼兹·奥本海默、斯特金·福斯特担忧曹沫对炼油厂另有企图外,新海炼化集团也要求对新泰华炼油厂进行全面的技术及安全性评估才愿意展开后续的合作谈判。

黄鹤斌有意带人重回非洲,到塞加利昂承包钢结构工厂的信息,最初经郭建传到华茂,谁都没有怎么在意;拖到十二月底几个方案都因种种缺陷无法获得一致通过,却是董成鹏在华茂内部先提议邀请黄鹤斌重回德古拉摩。